1.关于海陆位置影响物候的诗句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相距五千公里,物候在我国山地与平原不同,南方比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从历代诗人吟咏的诗词中,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物候差异悬殊。
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许多亚热带植物如竹子、柑桔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古代诗人已意识到这点南北差异。苏轼出生在四川,是南方人,看惯竹子的。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他从陕西宝鸡去四川路上,经过石鼻城(今武城镇)有《咏石鼻城》诗: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度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旁修竹水潺潺。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他被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到黄州又吟道: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可见在南方竹子是很普遍的。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很好的一个标志。杜甫晚年入四川也有这样诗句:
有竹一顷余,乔木上青天。
可是在北方很少有竹子。白居易从长安初到江西,作有《浔阳三题》诗。在诗序中说:”湓浦多修竹……物以多有为贱,南方人不贵重之。”他在《湓浦竹》诗云:
吾闻晋汾间,竹子重如玉。
白居易看到南方竹子如此普遍,便叹息晋汾(今山西省)竹子重如玉。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的一个标志。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一诗,朴实无涩,也是写物候南北差异: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天,你才到了京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