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古诗七十首分类分为咏物,写景(春夏秋冬),说理,思乡思亲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
2.古诗诗句分类古诗当中的诗句分类,怎么办
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宋)徐俯《春游湖》 描写夏天景色的佳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望湖楼醉书》 描写秋天景色的佳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描写冬天景色的佳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描写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李白《古朗月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含有各种颜色的佳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相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成一行. ——(唐)白居易《寄水部张籍员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描写山水风光的佳句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白居易《忆江南》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宋)翁卷《野望》 描写四季花卉的佳句 荷花: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赠荷花》 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唐)李商隐《题榴花》 梨花: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 麦花: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芦花: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水仙: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 ——(宋)黄庭坚《水仙花》 菜花: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书徐公店》 杜鹃: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唐)施肩吾《杜鹃花词》 稻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葵花: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兰花: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朱德《咏兰》 海棠:海棠不惜胭脂泪,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杏花: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美坡《雪梅》 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描写祖国名山的佳句 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唐)杜甫《望岳》 华山:只有山再上,更无山与齐. ——(宋)寇仲《咏华山》 衡山: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唐)刘禹锡《望衡山》 恒山:岩峦叠万里,诡怪浩难测. ——(唐)贾岛《北岳庙》 榆柳萧疏楼阁月,月明直见嵩山雪. ——(唐)孟郊《洛桥晚望》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徐霞客 描写湖海的佳句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湖水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小学必背古诗70首的分类】
古诗分类集锦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诗中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诗中冬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日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诗中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
4.【唐诗宋词分类要全诗的啊,】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5.求六年级必背古诗
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天净沙·秋》【元】白朴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①昔:从前.②矣:语气助词.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④思:语气助词.⑤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①乃:就.②发生:催发植物生长.③潜:暗暗地,悄悄地.④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⑤野径:乡间小路.⑥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⑦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⑤见:同“现”.) 译文: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①天净沙:曲牌名.②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译文:天边的夕阳把晚霞染得一片昏黄, 笼罩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村落,黄昏的暮霭里,乌鸦栖息在古树光秃秃的枝干上.这时有一只鸿雁飞来,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菊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为汁.萁qí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①持:用来.②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③漉:过滤.④菽:豆.⑤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⑥釜: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鸟鸣涧 【唐】 王维 体裁:【五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②闲:安静.③时:时而,偶尔.) 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③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④平明:清晨.⑤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译文: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②若:好像.③等闲:平常.④清白:指高尚节操.) 译文: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任:任凭.②尔:你.)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闻:听说.②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③漫:随意地,胡乱地.④青春:指春。
6.诗歌分类及其标准是什么
1、古代诗歌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
7.中国古诗的分类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音韵系列 1、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言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 3、间韵诗(变体诗):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干韵.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 6、倒押前韵诗: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7、犯韵体: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有全平、平上、平去、平入等.古诗中也有句全平、一句全仄的.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 10、双声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禽言诗:以禽鸣之谐音,假定为人语,表诗中之意. 14、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二、嵌名系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16、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17、藏头诗:本来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现在我们说藏头诗是指嵌字诗中嵌于句首(鹤顶格)的诗. 拆字诗:今天称为半字顶真诗. 18、建除诗:建除十二生辰诗简称,以建、除等十二字冠于诗每联首句第一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全诗十二联,廿四句.因十二辰的头两个名称为“建”“除”,故名“建除体”. 19、药名诗:诗中嵌药名,“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20、针穴名诗:以针炙名联缀成诗. 21、卦名诗:每句诗中嵌用《周易》一个卦名. 22、龟兆名诗:诗中隐藏解释卦象意义的词语. 23、相名诗:嵌相术名. 24、星名诗:嵌星辰名. 25、节气名诗:嵌二十四节气名. 26、鸟兽名诗:嵌禽鸟名和兽类名,或用本义或双关,或巧用别名. 27、草木名诗:嵌草名和树木名,而语意双关. 姓名诗:每句都含有姓名. 28、地名诗:是将郡国名、州名、县名、道里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假借词意成篇. 29、宫殿屋名诗:每句嵌入建筑物名称. 30、车船名诗:诗中嵌车名、船名. 31、围棋名诗:嵌围棋的一些别名. 32、象棋名诗:嵌象棋的一些棋名和术语. 33、歌曲名诗:词牌名体,词曲名诗:嵌乐府歌名、词牌名、曲调名等,词义双关. 34、戏目名诗:嵌戏目名. 35、四气诗:也称四时诗,实为四时诗的一种变化体,是将“春”、“夏”、“秋”、“冬”四字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的内容符合各个季节的特点. 36、四色诗:也称四色咏,五言四句,偶句押韵.每句诗嵌入一种颜色的名称,因此叫做“四色诗”.也有分四段,一段描写一色的. 37、五行诗:就是将五字嵌入诗中,别行组词,别作他义,联缀成篇. 38、六甲诗:就是将六十甲子的数字嵌入诗中,仅借用字面,而另行组词,缀联成诗. 39、六府诗:五言十二句,“六府”的次序为:水,火,金,木,土,毂.将此六字依次嵌于单数句句首,偶句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与否皆可. 40、八音诗:将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名称,依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 41、十二属诗:即十二生肖诗,也称“十二辰诗”、“十二神诗”.依序嵌十二生肖. 42、数字诗: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如果嵌在首位的则为同头数字诗.有半字诗、一字诗、两字诗、三字诗、四字诗、五字诗、六字诗、七字诗、八字诗、九字诗、百字诗、千字诗、万字诗等. 43、数名诗:又叫十数诗.是将从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连贯而成的诗,现在一般也称数字诗. 44、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犹如一道趣味算数题,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