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蜀中九日每句话的意思】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这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在百度知道一搜索就行了,没必要这么麻烦提问,除非你是在刷分.。

2.【浣溪沙(壬午九日)刘辰翁古诗鉴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忆江南—-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凝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浣溪沙 壬午九日 身是去年人尚健,心知十日下如常.眼前杯酒是重阳. 破帽善美携素手,长歌藉草慰寒香、儿童怪我老来征. 浣溪沙 虎溪春日 春回春风凉鬓须.乱山相对拥寒炉.彩鞭金胜一时无. 自缕青丝成细柳,更堆残雪当凝酥.儿童且莫唱室都. 纳兰容若词: 浣溪沙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3.九月九日古诗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千古名句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范仲淹的诗《九日》解析

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要登高,还要佩戴(头插)茱萸来辟邪,诗人看到一枝枝茱萸似乎在争奇斗艳,想到要和诸多前贤一样写一首有关重阳佳节的诗,于是首先想到了宋玉、陶潜。面对秋天,宋玉悲情无限,曾在《九辩》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而陶渊明却痛饮沉醉,对秋天并未表达出特别的伤感,这可以延伸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范仲淹显然更欣赏陶潜的洒脱超然。

虽然仰慕陶潜的超然物外,但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并没有消解,美貌的年轻人喜欢追随周围风景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而菊花能够坚持在寒秋之时迎霜怒放,这是两种品格的对比,容颜不代表品格,好在世上还有品性如菊的人。

既是重阳,当然要登高,要插茱萸,还要痛饮一番,归来时已有醉意,狂放高歌,无拘无束,醉态引人注目。当年李白也曾如此,在《襄阳歌》中写自己“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那应该是当时的范仲淹深深仰慕的一种自在风度,而借诗仙的往事说自己,这是致敬,更是自信的狂放。 ——转自李亮工作室

麻烦采纳哦~

5.重阳的时间和诗句

重阳节节日时间: 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 郑谷《菊》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