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中的虚指古诗词中的“三、七、九、千、万”等数字多是虚指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梅花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古诗词中抒写友情的诗句是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注释 [注释]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②将:偕,和。

③无情:忘情,尽情。相期:指相约。

邈:遥远。云汉:天河,此处指天上。

赏析赏析 [赏析] 我歌唱时月亮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清醒之时一起欢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

李白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由于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越发显出了诗人的孤独。

也抒发了作者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这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

全诗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②。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③。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④。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⑤。

高楼当此夜,汉息未应闲⑥。 注释注释 [注释]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赏析赏析 [赏析] 古乐府《关山月》传统的主题就是写征戍或远别之苦。李白此诗即叹息前方战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诗一开始以天山明月出没于苍茫云海起兴,由万里长风把人们带到遥远的边塞,接着写征战的激烈和战争的严酷。然后写戍客思归,闺妇怀远。

后四句,和他在《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的主题是反战,表现了诗人对征戍战士及其家属的无限同情。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苍茫、悲慨,感人至深。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①。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②。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③。 注释注释 [注释] ①共此时:在这个时刻都在赏月。

②竟夕:终夜。 ③不堪:不能。

盈手:满握。梦佳期:希望能在梦中相见。

赏析赏析 [赏析] 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传诵之句,背景阔大,感情深挚,意境幽远含蓄。

全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令人回味无穷。一对远隔天涯的情人,对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觉长夜漫漫,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两句。

终夜相思不能入睡,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这皎洁的明月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更难以入睡。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

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洒遍天涯的月光啊,有我满腔的情意,却又无法传送,睡吧,睡吧,让我在梦中与你相见。

诗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诗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现了张九龄诗歌浑成自然的风格。

赠卫八处士①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③。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④。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⑤。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⑥。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⑦。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⑧。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⑨。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⑩。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注释 [注释] ①卫八:名不详。八是其中兄弟中的排行。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②动:往往。

参(shēn)与商:二星名,东西相对,此出彼没,故不相见。 ③苍:鬓发斑白。

④热中肠:内心激动。 ⑤君子:指卫八处士。

⑥父执:父亲真挚的朋友。 ⑦驱:差遣。

罗:张罗,摆设。 ⑧黄粱:黄小米。

⑨累:接连。觞(shāng):酒杯。

十觞:十杯,极言主人之殷勤。 ⑩故意:故交的情意。

赏析赏析 [赏析] 朋友之间的相聚,就像参星和商星,往往实在难有机会。今夜是什么良辰吉日,让我们共同享有一盏灯烛之光。

青春年华能有几时?看岁月催人已经白发苍苍了。曾记得分别时你还未成婚,现在已经儿女满堂了。

他们彬彬有礼地招待父亲的朋友,亲切的问我来自什么地方。没有说尽所有的往事,孩子们已殷勤地摆好了酒菜。

夜色中剪来的青鲜的韭菜,散发着扑鼻的清香,又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主人称道我们会面多么艰难,一觞觞地敬酒接连敬了十觞。

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一连喝了十杯也无醉意,感谢你待故友情深意长。

明日分别后,我们将被华山阻隔。相见的日期哟,又变得多么渺茫。

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末赴洛阳。次年春又从洛阳返华州,途中遇卫八处士。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局势动荡不安,。

3.填古诗句子

写日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秋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4.关于诗歌中的描写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庞杂的概念,为便于大家区分、识记、判断,我把它分为五大版块: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除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外的其它表现手法、结构艺术。

以下是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描写手法。一、细节描写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

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细节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是文学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文学写作的触发点。,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它总是分不开的,长篇大论的小说二、白描手法(与工笔相对)1、概念: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诗歌中的白描多为人物白描和景物白描。

人物白描又以描写外貌和描写动作为主。于直白平淡中寄寓含蓄深情,这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

2、“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A、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处纯用白描,直陈三儿形象,此三子呼之欲出,情状非常生动。

农家以劳作为根本,故常人如以此为标准,小儿实是”无赖”,但辛弃疾又坦言”最喜”小儿”无赖”,迥异常人。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B、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C、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白描,有别于细描。

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

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总之,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曾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高考怎么考?——还没找到资料三、动静结合王安石曾集诗两句,组成对联,上联是“风定花犹落”,下联是“鸟鸣山更幽”。风息声静,然而花儿还在悄然落下;鸟鸣有声,深山却更显幽静。

王安石深谙前辈诗句中动静结合手法的意趣。动静结合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动静手法大致有下列具体情形:四、虚实结合(另一资料见黄皮书18页,更好。)

1、导入有一首《军港之夜》的歌是这么唱的: “年轻的水兵,睡梦中露出甜蜜的微笑” ,有人对此提出责难――“都睡觉却了,那谁来守卫军港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不可也不可能太“实”,否则就呆板了。 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宋徽宗出了《深山藏古寺》一题来考画师,令他满意的只有一幅。

画中画了跳珠溅玉的泉水,旁边有一位老态龙钟的和尚在打水。这个故事说明:只有虚实结合,才会有美感。

2、什么是虚和实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