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大学》《弟子规》中关于道德,品行修养的名句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2.关于弟子规方面的诗 歌

〈总 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3.古诗词 弟子规

总叙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同‘悌’) 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只要有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入则孝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此处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的典故)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解释】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当然,父母打自己,甚或要动刀动枪杀自己的时候,自己应该远远的躲开,跑掉,以免让父母背上不慈杀女弑子的坏名声。)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解释】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13、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解释】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真,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出则悌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fèn]自泯[mǐn]【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解释】饮食用餐,就坐立行走;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行礼;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解释】如果遇见长辈时,自己是骑马或乘车,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解释】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应该坐着。

具体是长辈坐下。

4.弟子规的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之所作,其的内容来自论语。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以三字一句的文义,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处世礼仪规范,家庭教育生活教育。

后经清贾存仁改编,并改称其为弟子规,它是启蒙教育子弟,培养家风最佳读物。弟子规在总叙中说,它是依椐至圣先师,孔子教诲而编成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们都应孝顺父母,与身边的兄弟姊妹,做到友爱和睦相处。凡事需要小心谨慎,说话应该讲究信用,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接人待物讲究礼节。

要接近有仁德的人,并且要向他们学习,如果还有时间精力,应多学点有益学问。

5.古诗词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之所作,其的内容来自论语。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以三字一句的文义,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具体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处世礼仪规范,家庭教育生活教育。

后经清贾存仁改编,并改称其为弟子规,它是启蒙教育子弟,培养家风最佳读物。

弟子规在总叙中说,它是依椐至圣先师,孔子教诲而编成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们都应孝顺父母,与身边的兄弟姊妹,做到友爱和睦相处。

凡事需要小心谨慎,说话应该讲究信用,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接人待物讲究礼节。

要接近有仁德的人,并且要向他们学习,如果还有时间精力,应多学点有益学问。

6.弟子规入则孝篇诗句

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fù mǔ mìng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 mǔ jiàoxū jìng tīng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 wēnxià zé jìngchén zé xǐnghūn zé dìng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 bì gàofǎn bì miànjū yǒu chángyè wú biàn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ì suī xiǎowù shàn wéigǒu shàn wéizǐ dào kuī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 suī xiǎowù sī cánggǒu sī cángqīn xīn shāng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qīn suǒ hàolì wèi jùqīn suǒ wùjǐn wèi q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shēn yǒu shāngyí qīn yōudé yǒu shāngyí qīn 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īn ài wǒxiào hé nánqīn zēng wǒxiào fāng xián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īn yǒu guòjiàn shǐ gēngyí wú sèróu wú shēng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 bú rùyuè fù jiànhào qì suítà wú yuàn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qīn yǒu jíyào xiān chángzhòu yè shìbù lí chuáng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g sān niáncháng bēi yèjū chù biànjiǔ ròu jué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āng jìn lǐjì jìn chéngshì sǐ zhěrú shì shēng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7.关于孝敬父母的诗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 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春秋《礼记》 白话文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出自秦汉《孝经·圣治章第九》 白话文释义: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

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