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春节对联古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守岁 (北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元日·玉楼春 (北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对联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习俗 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古诗有关的经典对联大全

上联:相看两不厌

下联: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上联:种豆南山下

下联: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上联:青山遮不住

下联: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上联:不识庐山真面目

下联: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上联:山重水复疑无路

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上联:横看成岭侧成峰

下联: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上联:欲穷千里目

下联: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上联:沉舟侧畔千帆过

下联: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上联:问渠哪得清如许

下联: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上联:人有悲欢离合

下联: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联:会当凌绝顶

下联: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上联:竹外桃花三两枝

下联: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上联: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联: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上联:海日生残夜

下联: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上联:等闲识得东风面

下联: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上联:旧时王谢堂前燕

下联: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上联:野火烧不尽

下联: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上联:采菊东篱下

下联: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上联:晨兴理荒秽

下联: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上联:开轩面场圃

下联: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上联:白日依山尽

下联: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上联:会当凌绝顶

下联: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上联:国破山河在

下联: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上联:空山不见人

下联: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上联:明月出天山

下联: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有关“桥”的古诗,对联,谜语,谚语,成语.

成语:过河拆桥、过桥抽板、修桥补路、河梁之谊 谜语: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俗语: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女子, 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 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 小姑娘,走三桥,天生丽质,越长越苗条. 小伙子,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无限好. 老年人,走三桥,鹤发童颜,寿比南山高. 新郎新娘走三桥,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 小巴戏,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年年好. 古诗:李白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杜甫诗“驱车石龛下,仲冬见彩虹.” 杜甫诗“寺记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联: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北侧联: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谚语: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 端着鸡蛋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短木搭桥——难到岸 怀胎妇女过独木桥——铤而走1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2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3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4.古诗对联有哪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对联和古体诗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体裁。

如果严谨地按照题目来理解。“古体诗”一般是指有别于初唐之后讲究格律的“近体诗”的古诗。

它的特点是行文自由,不拘对仗、不讲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式多变,不似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类。

而对联是非常讲究对仗、平仄的文学体裁。只有两句的对联不存在押韵的问题。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上联为仄声字,下联为平声字;

在偶数字的位置,还需要上下联平仄相反。而且上下联还要表现出一个有关联的完整语境,服务于同一主题之下。从这个角度来说,堪称是无韵之短诗。

因此,可以说除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体裁,同为汉语言文学艺术之外,二者并无太多共同点。

5.关于对联的古诗有哪些

李白诗句对联:

上联:桂子落秋月

下联:荷花羞玉颜

上联:天长落日远

下联:意重泰山轻

上联:闲吟步竹石

下联:长醉歌芳菲

上联:心悬万里外

下联:兴在一杯中

上联:秀句满江国

下联:芳声腾海隅

上联:死生一度人皆有

下联:意气相倾山可移

上联:浣溪石上窥明月

下联:向日楼中吹落梅

杜甫诗句对联:

上联:倚杖看孤石

下联:开林出远山

上联:甘从千日醉

下联:耻与万人同

上联:穷愁但有骨

下联:诗兴不无神

上联:闻说江山好

下联:终嗟风趣频

上联:万里秋风吹锦水

下联:九重春色醉仙桃

上联:不知明月为谁好

下联:更有澄江销客愁

上联:侧身天地更怀古

下联:独立苍茫自咏诗

上联:歌词自作风格老

下联:诗卷长流天地间

以上供参考。

6.关于对联的古诗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备注:春联,起源于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