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动人的故事你有吗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有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主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主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主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吾了,她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主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的抱着……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的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2.250的故事你懂吗

典故一

战国时期,苏秦为说客,身佩六国相印,是几朝元老,虽然威风,却也结下了众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得知苏秦被害后十分震怒,决心要捉拿凶手为苏秦报仇,但经多方侦捕都没有结果。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文告说:“苏秦是个内间,杀了他是为齐国除了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壮士来领赏。”榜文一上墙,就有4个人前来,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请求赐赏。

齐王说:“你们可不许冒充呀!”这4个人一口咬定是自己干的。齐王问:“你们4位是真正的‘勇士’啊!1000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4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典故二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考取功名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放弃追求功名,这时候却喜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一日,秀才对妻子说:“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妻子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典故三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伴随。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名,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将他们共称为伍佰,于是单个伍佰就被戏称为二百五。

典故四

旧时赌具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称为“毙十”,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长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典故五

古代一千钱为一吊,五百钱为“半吊子”,比“半吊子”更差的称“二半吊子”,就是“二百五”了。

典故六

过去的银子10两为一锭,500两为一封,250两即为“半封”,谐音“半疯”。时间久了,人们就用“二百五”(半疯)来形容那些好出洋相、说话不正经、处事敷衍随便的人

3.有没有那些古诗的意思是我喜欢你你却不知道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李白: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4.诗歌你是否在场

你“在场”吗 ——《河南诗人》创刊一周年发言稿 衣水 “在场”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好多年了,在好多诗人那里已经显得不耐烦了。

尽管一些趾高气扬的诗人对此嗤之以鼻,但是很多诗人依然解决不了自己的“在场”问题。今天杨炳麟先生再次提出这一概念,对我来说是一种“痛定思痛”的自省,对杨炳麟先生来说,是急于寻求“在场”诗歌的一种祈望,也是对“现代性”诗歌的一种深切的呼唤。

“在场”的标准,在于诗学,我以为是一种现实和真实。几千年来,我们的诗歌有着“现实”和“真实”的历史。

《诗经》以“客观的现实”,从而达到“客观的真实”,这是一个“在场”的传统;另一个传统是《离骚》,以“虚构的现实”,从而达到“虚构的真实”。优秀的诗人继承了这两个传统,终于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他们一个是杜甫,一个市李白。再后来,诗歌虽然呈现式微状态,但这两个“在场”的形式依然存在,依然被继承着。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诗歌一直都是前沿的,都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和“直接性”,彻底表达着一个民族在各个时代的人民的“真实”的“生活”,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诗歌,让我们比在历史书中,更真实地勾画出古人的心灵地图。所以它们是在场的。

在此,我再引入两个概念,一个是真相,一个是真理。诗歌的终极目标同科学的终极目标没有什么两样,诗歌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浅层次的慰藉,它应该有更高的价值,那就是达到一种“精神的真理”。

如何到达“精神的真理”?那需要了解真相,在此“真相”是一个中介。由“真实”到达“真理”是诗人诗写过程中最艰苦的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

“真实”有众生相,选择一种最恰当的“相”作为抵达“真理”的路径,是不容易的,是困难的。而诗人正是通过这个“唯一”的“相”抵达真理。

这是诗歌的第二条钢丝。那么第一条钢丝是从“现实”到“真实”,这中间是以“事实”维系的。

“在场”的概念是诗学上的基层概念,它和“现实”“事实”“真实”紧密相联。或者说,是“现实”“事实”“真实”构成了“在场”。

诗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有“在场”“事件”等构成的,由众多的“事实”构成“现实”,从而使诗人在“现实”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真实”。事实上,此刻的“真实”只是个体上的真实而已,这是由于“事实”这个众多点和“现实”这个众多面,合力形成了“真实”。

由于“现实”的多样性,从而形成“真实”的多样性。《诗经》是真实的,《离骚》也是真实的。

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个概念,“现场”是“在场”的直接标志。

“现场”在诗学上是一种现在进行时态。“现场”包含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的状态等基本要素。

“现场”最明显的形态是直接,直击,而不迂回,由此形成性感诗学的另一个概念,直接性。直接的表达,拒绝繁杂的修饰,拒绝匠人的技巧,从而有力、有效地抵达目标。

“在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运动现场的工具的现代性。在诗写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现场感,那么,支撑这个现场的应该是一种崭新的优化的工具,那就是口语。

为什么说是口语呢?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种比口语更有活力的诗写工具。“知识分子写作“是一种“搬运化写作”,当前的那些学院派的徒子徒孙们,正是拿了西方的语式,用西方人的心态,扭着脖子说话的。

这就像“囫囵吞枣”,枣子没吞进肚里,反而卡在了脖子里。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实在令人痛苦。

用著名的网络诗评家李霞先生的话说,是“假洋鬼子式”的写作。另一种是用文言文写作,这一点大家都懂,不再细说。

现在,只剩下口语了。至少目前,在没有别的语言形态出现之前,口语是最具威力的语言工具。

口语本身的鲜、明、透、活,自身孕育着巨大的隐喻和象征,因而不需要外在的花里胡哨的修辞了。在性感诗学里,口语本身是现代性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它反过来也昭示着诗歌的现代性。

与此同时,口语自身还拥有另外两大特征,一是口语本身是现场的,二是口语本身有巨大的想象力。这些都是诗歌“在场、现场”的重要标志。

从“在场”诗学的内容上来讲,诗写客体在“现场”中一定要有诗写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内容此处不讲,属常识。

单从写作状态说,关注当下,但也关注内心。谈论这个问题,势必又要回到上述有关“在场”的诸多概念。

一个诗人具备了诗写的基本功力之后,写内心也必然会关注当下,写当下也必然会关注内心。这些都是统一的,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胳膊和腿等器官都不是人,而整体就是一个人。

近年来,我一直在提倡“性感诗学”,以上对“在场”的理解,我也是站在“性感诗学”的基础上说的。我一直在寻求“现代性”的诗学和作品,它含有三层意思,一是中国性的,二是现代性的,三是先进的。

大致框架是:以“中国”为原点,以“现代性”为经,以“娴熟的汉语口语”为纬,以“性感的意识”为杠杆,真正衡量中国的现场和时代的进程。当然,前途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5.你会写诗么

入冬

雨洗空枝枝依旧,

风扫落叶叶送秋。

凉去寒来无知意,

只因有你无他求。

那天你离开,雨停了,风止了,留恋在枝头的最后一片黄叶,含着泪掉落了. 我捡起黄叶,仿佛看见它年轻时,记载着我们幸福的笑脸;

那天你离开,灯灭了,花谢了,飘荡在空中的最后一丝淡香,带着笑消失了. 我抓起香味,仿佛看见它浓郁时,装载着我们白头的梦想。

你离开,

留下一张纸白.

孤独携火焰而来,

浇不灭,

旧爱已化成了尘埃.

有多少人在徘徊,

失去的爱人是不是还在;

有多少人在等待,

离去的身影会不会回来.

你离开,

留下一卷影带,

画面叙故事拉开,

止不住,

分手已重复了千百.

有多少人在无赖,

逃避现实,不想受到伤害;

有多少人在悲哀,

迷失好梦,不愿清醒过来.

秋愁

月满琼楼,

几度春秋难聚首;

常贪杯酒,

红尘世事心中诱;

放开胸怀,

百川尽从膛上过;

任它行走,

两节之时莫言愁;

枫树山头,

秋叶晚霞齐挥红;

独乘小舟,

思念携身顺水流;

初开情窦,

万般只羡为伊忧;

愿与三叩,

生死与伊共牵手。

6.求一句带你是的诗词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7.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里的柬友应该是写给一位朋友,根据纳兰的性格和词风,这首诗恐怕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当然失恋的应该是个男性,这里是从女性的角度写一首词来安慰朋友。最后两句明写女子遭遗弃后的抱怨,暗写当初两人山盟海誓,而女子如今负心。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劝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