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和古诗的特点重点

1、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2、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汉族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汉族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汉族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2.古诗的、特点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si=5

上面有超详细的讲解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3.古诗的、特点求古诗的语言特点和古诗的形象和意境字数多点啊不要几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si=5上面有超详细的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4.古诗与词有什么特点

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人一般泛指写诗的人,在文学意义上讲,应是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抒情诗、朦胧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5.古诗的起源与特点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以上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诗体,又称古风.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望采纳。

6.古诗的语言特点1000字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特点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鉴赏.对语言整体风格的鉴赏重点是会用一些有关风格类型的专用名词术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 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7) 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8) 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9)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 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了解古诗词言特点 1. 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律诗、绝句、词、曲这些古诗体裁,有固定的形式,这些形式促使诗人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诗语言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特点,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具体表现有两方面: (1)讲究“准确传神”.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诗人炼字的佳话趣闻.众所周知的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就是“炼字”的典范,“准确传神”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 (2)讲究跳跃和留白.古诗词为达到凝神精练,往往会省略一些可省可无的词语,造成诗句上的跳跃或戛然而上,留下空白,而这些跳跃,空白之处往往是诗意所在.诗味所在,读者需借助想象和联想方能完成对诗句的解读,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省略了谓语动词的一些用以衔接的虚词,我们有解读时需在意象与意象间补上这些省略成分. 古诗鉴赏(一)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

7.唐诗的特点以及唐诗与宋词的比较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诗是作出来的,词是填出来的,诗多讲究对仗押韵,五 七言律诗和相应的绝句要求严格些 ,乐府和古体相对没有格式和字数上的严格要求,词是对应一个词牌都有每个词牌的字数韵律限制,所以词是按照严格的格式填起来的,不是作出来的,而且在当初每个词牌都应该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曲子,供演奏吟唱,而诗没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