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洛阳的诗词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2.与洛阳有关的古诗全文
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贾生——王安石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登郢州白雪楼——白居易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洛桥晚望——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董娇娆——宋子侯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送应氏——曹植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拟行路难——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贾生——王安石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登郢州白雪楼——白居易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洛桥晚望——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董娇娆——宋子侯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送应氏——曹植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拟行路难——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别诗——范云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行路难——吴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 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 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 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 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 至今千年犹未知。
莫愁歌——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落日怅望——谢眺 昧旦多纷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 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 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 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 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 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 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 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 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 风尘客子衣。 哭孔戡——白居易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杨柳枝——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四望楼——曹邺 楼在洛阳东,今废。秦时有贵公子贾虚每日宴其上。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辽西作————崔颢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
3.写出关于洛阳的诗句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这是司马光《洛阳看花》一诗中的诗句。
关于洛阳牡丹牡丹曾有这样一个传说:牡丹花本来是长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写下诏令: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到次日凌晨,百花皆开,只有牡丹不放。武则天大怒,把它们贬植洛阳。谁知牡丹一到洛阳,居然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用火来烧,结果火虽烧焦了枝干,花却更为夺目。
还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关于洛阳所有的古诗词
洛阳女儿行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乐府】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注释】
越女:指未入宫时的西施。
【简析】:
本诗是诗人十六岁时的作品。诗中的“女儿”似是一小家碧玉而骤名成为贵妇人,但她的生活并不幸福,除了陪丈夫玩乐之外,就只余下“妆成只是熏香坐”的空虚。和浣纱的越女究竟谁可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迥然不同的理解。诗的主旨是讽喻的,但也透出怜惜之情。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社 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忘名字了)
洛阳自古多才子,唯爱春风烂漫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5.说说古诗中关于“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6.描写“赞美洛阳”的古诗词有哪些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欧阳修、《秋思》唐·张籍 1、原文:《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译文:春暖花开,万象更新。
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赏析: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
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
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
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
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
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
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
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
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 “忆”字,格外深挚。
“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
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
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
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2、《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
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
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
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
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
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
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