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流泪的诗句
1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枝春带雨.2.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3.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5.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7.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8.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9.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11.李芳树《刺血诗》 去去复去去,凄恻门前路.行行重行行,辗转犹含情.含情一回首,见我窗前柳.柳北是高楼,珠帘半上钩.昨为楼上女,帘下调鹦鹉.今为墙外人,红泪沾罗巾.墙外与楼上,相去无十丈.云何咫尺间,如隔千重山?悲哉两决绝,从此终天别.别鹤空徘徊,谁念鸣声哀!徘徊日欲晚,决意投身返.手裂湘裙裾,泣寄稿砧书.可怜帛一尺,字字血痕赤.一字一酸吟,旧爱牵人心.君如收覆水,妾罪甘鞭捶.不然死君前,终胜生捐弃.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傥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2.关于眼泪的古诗
1、“终日成章,涕泣零如雨。” (《迢迢牵牛星》)
盈盈一条天河隔开一对有情人牛郎和织女,互相只能含情脉脉地遥望而不能相见,不禁泪如雨下,哪里还有心思弄机织布,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尽了人间有情人的相思之深,相思之苦。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诗人杜甫登上岳阳楼,望着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想起杳无音信、远在天边的亲人,贫病交加,以孤舟为伴,再想到国家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不禁悲从中来。倚着栏杆老泪纵横。此句将诗人思亲忧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这是乐景写悲情的典范诗句。安史之乱使京都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百姓妻离子散。杜甫感时伤怀,加之思念亲人,面对鸟雨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泪落心惊。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是欢喜激动的眼泪,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战乱,而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泣。“初闻”仅承“忽传”,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加的逼真表现。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蓟北极目远眺,不禁感慨万端:时光匆匆,天地宇宙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有生不能建功立业,这怎能不悲伤叫人怆然泪下呢!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6、“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这是乡思旅愁之泪,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的作者,便想登高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又使他倍感孤独和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他又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酒入愁肠,思乡之情更涌上心头,不禁黯然神伤,流下一行热泪。 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大漠边关,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又怎能抵御万里乡关之思?久困孤城,将士们早已归心似箭。但壮志未愁,功业未就,还乡之计又从何谈起。万般思绪萦绕心头,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读来情真意切,感同身受。
8、“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这是离别之泪。一对有情人即将离别,河岸边,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一句话也说不出,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柔情蜜语,依恋祝福,都在泪花闪烁间。
3.关于泪的诗句
诗中泪水,常见的是儿女之情,《古诗十九首》中有很动人的例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相思之泪,情人分离,如牛郎织女被河川割断,思念之苦竟至涕泪如雨。女子爱流泪,男人也一样,杜甫的《月夜》,写他在兵乱流亡之时思念亲人,禁不住泪沾襟衫:“今夜泸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样的泪水,比恋人相思之泪更凄苦。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这类诗句,还有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欧阳修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肠,化作相思泪”。
思乡之情,也使无数诗人泪水沾襟:“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重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悲怆的泪水,在古诗中也随处可见,如屈原在《离骚》中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撼动人心的,还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有些诗人的泪水,是无法言说清楚的,譬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譬如李益的《上汝州郡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杜甫诗中多悲歌,却也曾喜极而泣:“喜极翻倒极,呜咽泪沾巾”,中国人最熟悉的,是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人生有悲有喜,只要情到深处,便可能有泪水相伴。诗人多情,或许也多泪吧。
含泪的诗句中,李贺的两句有点惊心动魄:“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思念之情,竟使得冰冷的金铜仙人也泪水盈眶。这使我联想起董解元写离情的诗句:“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一样读之心惊。
李商隐有以《泪》为题的七律,为人间的离别之伤叹息,诗中没有一个泪字,却让人感叹不尽:“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最有趣的含泪诗,是贾岛的《题诗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两句诗琢磨了三年,想起来伤心。这是诗人的自怜自艾。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4.描写泪水的古诗词
《无题》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惟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从教娇泪洗红妆。
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归来衫袖有天香。
《泪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筠
雍门琴罢已浪浪,更上牛山半夕阳。
楚泽云迷千里目,蓟门歌断九回肠。
寒梅带雨飘离席,尺素停灯作报章。
湘水乾未终未尽,岂徒万点寄疏篁。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形容流泪的诗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柳永 【朝代】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注释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6.形容泪水的诗词有哪些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忆江南·多少泪》
五代:李煜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宋代: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宋代: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