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意象的诗句大全
1、月。
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2、柳。
“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
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
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
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子规、杜鹃、鹧鸪。
、思念故国之情。表达思乡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
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春。
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8、秋。
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带有意象的古诗词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_——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柳”与“留”谐音,自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柳在古诗中往往代表惜别、挽留的意象。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鸿雁南飞玄鸟归,我军北伐迎风吹。
半月兵阵破胡虏,多少好汉去难回。
3.关于意象的古诗
1、月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冰雪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释义: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柳树
《送别诗》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释义: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4、长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释义: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5、鸿雁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长山 一作 长水)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释义: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4.含有意象和意境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写诗如做
梦,析诗如解梦
写诗要借助意象
赏析古诗要借助诗中的意象
意象=意+象
意:表达情感
象:诗中的山川草木、人物等意象:含有
情感的山川草木、人物等形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意象:含有
情感的山川草木、人物等形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翠绿的竹林外,几枝桃花摇曳生姿。鸭儿
在回暖的江水中嬉戏。(春天的无限生机)的整体画面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喜春之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闲地在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起头看见
了南山。(多么惬意自由自的田园生活啊!)
表达了诗人田园生活的闲适心情。
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有哪些意象呢?
前两句的意象山原(山陵/原野)川(平地田
野)子规(杜鹃乌)……
草木葱郁的水色天光辉映的声声啼叫的如
烟似雾的意境:多么美的乡村四月啊!草木葱郁的山原,白茫茫的河水和稻田,如烟似雾的细雨中,不时传来杜鹃的啼叫。
再来看后两句:四月乡村人忙碌,刚忙完采桑喂蚕,又在水田插起了秧。繁忙紧张又从容的四月乡村之人!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太多了,在此抛砖引玉,供参考。
5.含有意象,感情内涵的诗句
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松柏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菊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杜鹃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 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猿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岭外猿啼秋树月,林间鹤唳晓松风
云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朝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鹰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鱼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江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君之意。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急求有意象的诗句
1.登楼凭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2.流水: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3.斜阳: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细水烟雾:半烟半雨江桥畔
5.捣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月: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7.长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8.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9.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0.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1.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2.松:岂不罹宁寒,松柏有本性
13.莲: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14.梧桐:砧杵敲残深巷月,摇落梧桐故园秋
15.杜鹃: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6鹧鸪: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17.寒蝉:寒蝉鸣我侧
18.鸿雁:鸿雁在云鱼在水,脉脉此情难寄
尺素:客从远方来,遣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锦书: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青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19.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孤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停云:停云霭霭,时雨蒙蒙
浮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1.草:独倚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22.桃李:春风桃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7.意象的诗句
关于意象的理解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理解:就是喻意之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这个属于中国诗学和美学的专用名词,两 个字含盖的也是两方面的内容。
即“意”与“象”。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即:取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煽情”的“道具”。
这些“道具”都是一个一个十分具体的客观形象。 (关于意象一词的文本解释:它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
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
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的一勾一画一点一染,却为意而增彩而绽放。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作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汇与统一,学者们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创作与鉴赏学等的层面,都可以为意象组建成一支繁复庞杂的系统。比如:构成意象的物象、表象、心象、语象等,细述起 来就非常的复杂了。
不过在此可以重点说说“物象”这个概念,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中,最直观最先入为主的就是“物象”,它可以说是组建成作品意象的地基。 我们已经知道:“象”是客观之“象”,即景象、物象、事象。
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
那么”物象”便是”象”的一个重要成份。 物象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人、物、景的具体形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态,或各种社会生活的形态。
它是作家、艺术家观察的对象,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础。物象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象,它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杜甫的名诗“春望”写战乱国破时的怆凉场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与“鸟”便是自然景物,花开花落,鸟宿鸟飞都有着它们各自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本来是不会因人的情绪变化而有何感应变化的;二是“意象”中之物象,是艺术家注目、发现的能够表达“意念”而选择的相应的纯自然事物。是作者在作品里借助语言形式表现的客观物质和人文的类存在物,由具体名物构成。
那么同样是以杜甫这句诗为例,由于这“花”与“鸟”都被作者选用入诗,成为了作者为达意而取之象,那么这“花”就不再是原先生长在土壤中的花儿,“鸟”自然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中林野之间的鸟儿了,它们被作者赋予了思想和情感,由于具备了“:人性”,即人的心理和情商,所以,花儿会因伤感忧思而泪洒如雨,鸟儿也因离愁别恨而心胆俱裂。其实弦外之音,是作者内心因充满了沉痛忧虑才看花瓣落而潸然泪溅,闻鸟悲啼而心愈惊惧。
物象在意象成分中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是主观内容的载体。它是客观现实的、形象的、鲜明的,将为展开联想和发辅丹滇柑鄄纺殿尸东建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
在诗文创作中,离不开模写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写。“心境万物生”,作者的感情活动不可能抽象地进行,必须“神与物游”,附丽于物。
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和取舍,找寻思想情感的依附物,从而确立“意象”中之物象。物象的获得,不是凭空虚构的,凭空虚构,是创作不出生动具体的物象的。
生活,是获取物象的源泉。 当然,很多作品中,意象并非都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意”与“象”并非绝对的统一,有时意象重心在“象”,此时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物象,特指由具体名显的景物事物构成的纯意象作品,称为”立象尽意”.如:王昌龄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便是一首物象诗,一共杂合了六种景物,即:黄鹂翠柳 白鹭 青天 积雪和泊船,却活泼而生动地把一幅欣喜盎然的早春图勾画在我们面前; 有时意象重心在“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语象”(表情达意时的点缀式意象作品);我姑且将其称为”点 象尽意”.如:刘禹锡的“秋日”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首诗从一开篇到末尾,除了第三句用了一个自然物象,即“排云上”的“一鹤”之外,其它三句全是直抒作者情思,看似单一的物象描绘,却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豪迈洒脱。
同样起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另一种以“意”为重心的情况,在众多的文学鉴赏中被称为“直言其意”或“直抒胸臆 ”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本身就是意象概念的含混。
就算作品中没有直接的事景物象的描写或点缀,但就作品此时呈现出来的“事象”而言,(事象即事件,事物,事理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本就是“象”的一种,怎能就被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