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同学们介绍一首最喜欢的诗400字作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诗,以它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山行》。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2.你能自己设计版式,书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吗

各位朋友莫心急 看完再砸也不迟 赤兔仅是谈感想 并非教人写诗词 没错,上面是一首顺口溜,或者叫打油诗,赤兔喜欢打油诗,因为它简单有趣,在这个以快餐文化为主体的时代,在这个娱乐精神盛行的时代,打油诗,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这个古体诗指律诗。写古体诗很简单,但写古诗太累,所以赤兔不喜欢写古体诗。

有人会说,古体诗既然简单,怎么又累呢?这不矛盾,古体诗的规矩多,这让人很累,比如赤兔写古体诗,第一要看平水韵谱表,第二要一张“入声字”表,第三要有一张平仄表,有了这三样东西,才敢动手。第二,这些规矩都很是死东西,包括粘接、拗救、对仗、用典等一些概念,不需要你去理解,见过就懂,所以简单。

可能有的兄弟要笑我了,这些东西都该记在心里的,赤兔不能,第一赤兔并非搞诗词专业的,不是诗人,不靠这个吃饭;第二,赤兔记忆力不好,估计再努力都记不住,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其实前面已经说了,赤兔不喜欢古诗。 但赤兔还是对古体诗有一点想法,说出来供各位批判。

1、写古体诗必须从古律 这是个老生常谈,赤兔以前有个帖子也谈到了这个观点,不从古律,就不要名之为古体诗,直接说是顺口溜好了,不要打着发展古体诗的旗号来给自己的顺口溜戴上古体诗的帽子,要发展可以,先把合律的诗写上百来首,写出了名气,那时再谈发展还比较有说服力以及影响力,否则你怎么解释都没用,不能服众。 但仅从格律上,古体诗必须要有所发展。

不多罗嗦。 2、坚决摒弃生僻字 很多人写古体诗,喜欢用些生僻字来给诗增加“古”色彩,这种做法很可笑的,生僻字之于古体诗,就如绿锈之于古玩,古玩上之所以有绿锈,是因为年代久远,所以除非你冒充古人做诗,否则还是老老实实地用现在常用的字好。

为了格律,常用字中无合用的,用用生僻字倒是无妨。 3、要努力写明白而不是努力写的不明白 古人云“诗言志”,现代人写诗,不管是不是言志,总之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而为了表达,就尽量要人看明白,把一首诗弄得晦涩难懂,以至于自己看了都犯迷糊,那就失去写诗的意义了。

有些人只是用诗来显摆自己的学问,那就更没劲了。 4、“要用典”但不能“尽用典” 记得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只有一个人敢在报纸上发表古体诗,就是赵朴初,此公的古体诗,几乎每字个都有来历,每每注解的长度是诗的十几倍,记得曾有人编个笑话来笑他,我忘记那个笑话了,很可笑的。

用典要是到了这个份上,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5、写古体诗要“不像古人” 有人认为写古体诗就是要写出“像古人写出来的诗”,此大谬,古体诗,仅是用其古体而已,体为古,意思一定是今天的,所谓的古体今用,否则就成了仿古诗了。

学些古体诗的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这个,觉得越是像古人写的句子,越是好诗,以至于见到说今天事情的古体诗,就指为顺口溜,实在是愚不可及。 这里使用喜数女的超级粉丝“三我”的一首为例: 万山风雨万山秋,浊水舂天碾地流。

一叶飘然沧海去,任凭欢喜任凭愁。 有人评价今人写古体诗,用了一句“好多古人”,我理解这个“好多古人”就是:从这些句子里你能看到很多古人的影子,每个句子都似曾相识。

这种诗,与其说是古体诗,不如说是仿古诗,问题在于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 6、诗要平实,不要“无限地写意” 写景也好,抒情也好,不要玩玄的,还是老实点的好,首先说写景写物的,这里我拿我自己写烟斑的这首为例: 闻说浣女落三秦,素笺诗文不染尘。

道尽三千烦恼事,明明白白做女人。 并不是说我自己写的诗多好,这首诗基本合律而已。

我只是说,写诗要老实,别五迷三道的,这首诗,要是让大家猜写的是谁,估计多数人都猜得出,因为写得像,有她的特征在里面,即使是“浣女”、“不染尘”这些溢美之词,我也加了个定语“闻说”。而有些人夸烟斑,用尽华丽词藻,给人感觉不真实,那就是弄巧了,结果当然是成拙。

第二是抒情,或者叫言志吧,也要真实,并不是一定有气势,要“大江东去”才行,写诗不是比牛B,不是谁牛吹得大谁的诗词就好,毛的沁园春雪写的好,那也只是他写才好,那首词放在别人身上,就是个笑话,因为你没有说那些大气磅礴的话的本钱。 还是用“三我”那首七绝为例: 万山风雨万山秋,浊水舂天碾地流。

一叶飘然沧海去,任凭欢喜任凭愁。 我说“三我”这首诗“破败不足取”,为何?除了“好多古人”在里面之外,还有就是:凭你“三我”那点苍白的小资历,你罩不住“一叶飘然沧海去,任凭欢喜任凭愁”这句话,这句话由你口中说出来,不合适。

3.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为它写一篇五百字的赏析文字.简要介绍一下这首

古诗赏析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呢,还是在径直命令呢?求告也罢,命令也罢,总之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使人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4.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

嘛意思?

1声情并茂颂古诗

这个很简单吧,只要掌握好抑扬顿挫,声调起伏就行。建议多看看诗朗诵节目

2咬文嚼字品古诗

这个应该是让你写篇赏析古诗的文章吧,如果是纯应付作业,自己上网上找一篇古诗赏析就可以。如果不是,还是自己创作为好

3配上音乐唱古诗

比较难哈如果是要给古诗谱曲,抱歉,鄙人爱莫能助。但如果是给古诗找一个背景音乐的话……

枫桥夜泊——天上之父

从军行(王昌龄)——精忠报国

约客(赵师秀)——悲情城市

等等啦

4配上插图画古诗

没有点功底谁也做不到,不过如果你很擅长就另当别论了。只要画得好,,大致按照诗的意境去创作就可以,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那就画俩黄鹂,再补上柳树的背景即可

当然还有其他形式,这里就只是简单说说题中提到的

综合来看,鄙人觉得好是第一条容易一些,不知道楼主怎么看呢?

还是那句话,如果是纯应付作业,自己上网上找一篇古诗赏析就可以,找短的(诗短赏析也短),再不就上书店找诗词鉴赏辞典抄,里面老全了

自己写的话,先把写作背景诗词大意都弄懂,捷径是扩写诗的诗意(原诗越长越好,这样自己创作就少一些)。另一条路是真真切切在体会诗的基础上,写一篇散文,对诗中的意境加以描述,借己之口抒发诗人之情

这只是鄙人的一点愚见,楼主还可参考他人的意见综合施行

唉,自己找得到嘛

算了,粘贴如下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长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短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5.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换一种艺术样式来表现这首诗的内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想独自一人去爬山,想到这座山的西边的贾亭旁看看风景

路途上有一些浅浅的水洼,还不能浸透我的全脚

早起的黄鹂在几棵树来回的飞舞,抬头又望见不知是哪家的燕子在盖新屋

路边形形色色不同的花朵开着格外的艳丽,使我不知道朝哪儿看去才好,

骑着马儿走在嫩绿的草地上,新长出来的草儿还不是很长才还没高过我的马蹄

这里的风景真是美极了,使我流连忘返,走过一排排绿杨柳下有一座堤坝。

6.

一、我忽视了学习英语的基础.一天,英语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学习英语要从小打好基础···”我对老师的话心悦诚服.之后,我每天都做英语练习、背英语单词,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喜欢的原因:“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写出了时间的新旧更替.“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千古名句,对仗工整,意境极美. 三、先生,我买不起,因为我的钱不够. 这小狐狸不可能不可怜 4.敲响–打响 清幽–幽静 恬静–安静 五、我是文章的读者. 六、营业,浴场,拼搏··· 七、胆小如鼠,牛气冲天,虎虎生威,守株待兔,龙腾虎跃,画蛇添足,马到成功,羊入虎口,猴年马月,鸡犬不宁,狼心狗肺,泥猪疥狗。

7.随便一首古诗,附上喜欢这首诗的理由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知道要适应节令, 一到春天它就及时地降临. 随著微风在夜里悄悄洒下, 精心滋养万物却没有声音.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 ,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这里诗人对喜雨的赞美,既没有抽象的议论,也没有采用什么比喻,而是真挚感情的自然爆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 ,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 、禾苗、花木.“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无怪乎清人沈德潜称道这两句诗“传出春雨之神”.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推门远望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推门向外一望:细雨绵绵,乌云笼罩,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耀着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这迷人的春郊夜雨之景,使人在广漠的幽暗中感受着一种甜美的静寂.这里作者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正是以这种气象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夜色越阴暗,才越能觉出绵绵。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