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有哪些
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日?缃ê焖苹穑豪唇倘缋丁?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李白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12)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苏轼《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苏轼《种茶》
(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0)西湖虽小亦西子
–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2.比喻古诗比喻的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7)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3)落月挂柳看悬蛛—-《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3.诗词中的比喻句子有哪些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2.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叫:风声如吼。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7.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8.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玉:喻白雪。
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10.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1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3.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4.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15.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1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17.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18.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1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2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回风:回旋的风。
22.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指直:手指僵直。
23.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无行:不成行列。
24.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25.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26.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是这些吗?
4.含比喻的诗句 古诗词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8、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
9、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0、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
5.含比喻的古诗句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吕岩《牧童 》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元稹《菊花》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陆游《卜算子·咏梅》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白居易《花非花》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王勃《滕王阁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王勃《滕王阁诗》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秦观《春日》
6.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1。
惠而好我2,
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3?
既亟只且4!
北风其喈5,
雨雪其霏6。
惠而好我,
携手同归7。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8,
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
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译 文
北风寒冷猛吹到,
大雪飞扬满天飘。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起手来一块跑。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出逃。
北风呼呼透骨凉,
大雪飘飘白茫茫。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起手来归他邦。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
没有黑的不是乌。
你和我是好朋友,
携手乘车同离去。
哪能舒缓再犹豫?
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 释
1.雨(yù玉)雪:雨雪。雨,作动词。雱(pánɡ旁):雪盛貌。
2.惠:爱也。
3.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通徐。
4.既:已经。亟:急。只且(jū居):作语助。
5.喈(jiē皆):疾貌。一说寒凉。
6.霏:雨雪纷飞。
7.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8.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赏析】
《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诗经原始》),王先谦认为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诗三家义集疏》)。其实,《诗序》所说诗旨不误,当是一首反映贵族逃亡的诗。
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让人悚然心惊。
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题即效本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北风》原文:“北风凉,雨雪雱。”《古诗十九诗》(“凛凛岁云暮”篇)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盖亦本于此诗。唐代李白有《北风行》,也明显受到《北风》的启发。由此可见《北风》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应该是有些关于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