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贺做诗的完整翻译

原文: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氵是)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翻译: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辞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造访他家,让他写诗,提笔一挥而就,就象预先构思、草拟过的,自己取名字叫《高轩过》,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李贺长得纤瘦,两个眉毛相连,手指细长,能运笔如风.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小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李贺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象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 “怒”表现了她对儿子的疼爱。

2.马诗李贺的意思

(其一)李贺者,诗鬼也.今之人皆知诗鬼之名,罕有知诗鬼之作.盖当今中国教育之大弊所致,不亦悲夫!马诗,合二十三绝,乃贺之名作.马诗易得,奈何注解难寻,而韩孟诗派又文偏艰涩,语多用典,更堪鄙人诗文功力之不济,于是乎,硬下头皮看得一首算一首了.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乎!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羡慕,还是期盼?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房星,马星也.此马非凡马,乃天马,马星铸其精魂.三句中之瘦字尤其传神,于嶙峋瘦骨下,仍犹带铜声铿锵向前,神骏无比,马之精神可见一斑. 大多诗本二句为房星本是星,偶见一处,为精,疑此谬矣,然似乎精字更为贴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漠、白雪、弦月、高山,广袤而又略带寒意.在这盛产名马的燕然山中,良马自然是不甘寂寞,等待着佩戴金络脑,于一方空间驰骋飞腾.何当、快,迫切心情跃然纸上.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之状,惨不忍睹!是对现实的无奈、未来的恐惧,还是一种警醒、告诫.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酒阑饭干之后,君王燕去,马曳车辕.君王之马当非凡马,然骏马岂能只于此种境况中为一个拖拉车辕的角色,谁字吼出了一腔不平!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奇骏之马,非刚健之人无以驾驭,下乘之马,蛮儿亦可驱使.此乃奇骏之士的傲世之言,亦有对吕布的思慕之情.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喜龙,豢龙,善待龙.如今飂叔匆匆而去,骏马无怙,西风霜重,栈坍骨折.古者,八尺以上为龙马.以龙喻马,骏马无疑,及其惨状,更痛人心.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霸王已去,英雄难觅.神骓当风而泣,于何处逐英雄的大慨中,对明主的怀念感激乃赫赫然.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盐坂,因千里马拖盐车经过而得名.供宫女享乐的驽马,可以麒麟银鞯加身,甘食美物更不必说,待遇何其优也!而千里马,顶着午时烈日,蹭蹬于盐坂上,奄奄于风尘兮!对比强烈,意境鲜明.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马之轻骏.若有搅阵之用,当可借将军一臂之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游侠,身佩宝玦,更有侠骨长香.若有千金,换得骏骨,将欲乘之,赴我襄王之梦. 李贺的诗中经常出现吴楚情结,或许有着类似高唐聚散的梦幻经历.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香幞赭罗,鳞蹬盘龙,一个新字,一个蹙字,更写奢华.心骄意矜于南陌,驽马逢春!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你如果不是跟随了恒公,焉能有降龙伏虎的赫赫伟绩.有朝一日,我从沟壑中腾空而出,自让你见识掠云飞驰的雄姿.羡慕,还是愤懑,无奈,还是自信,说不清. 唐剑斩隋公,(拳下换毛)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唐剑斩了隋公,骏马归了明主.怎还会去计较金甲太重,只叹飘风太慢,待我疾驰追去.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一生荆棘坎坷.叹韶华已尽,世人唯爱壮年小颈,年老力衰,长牙渐露,无法于金埒中射杀驰骋了.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伯乐,善相马.旋毛在腹,马千里者也.然,白草,萎草一般,尚要克扣,马纵有千里之能,又如何能跨越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因亦称佛寺为萧寺.章台,秦宫殿.竺国之马,空有善相,驮经已矣,到不得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燕尾重围,将军已有鱼肠宝剑,但需千里马助臂.将军,且看这边,看我眼中那熠熠神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仙人已去,腾黄暂系.须鞭玉勒吏啊,难道腾黄不用,你也就被贬谪到了这高州吗?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死后百余天,有见其乘青骡行走水边.武帝闻言,开其棺,棺空.青骡,生前伴鸾驾,生后神仙列.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汉武帝痴心于神仙梦,炼丹也只得到缕缕紫烟.他不明白,厩中豢养的终不过是些肉马、凡马,压根就升不了天.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举进士.才华横溢又兼壮志在。

3.李贺的诗有哪些,要整首的

李凭箜篌引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

4.李贺在《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李贺在《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这是开头气氛悲凉,场面阔大.读过这几句,顿时胸怀坦荡,但又使人觉得景色十分刚硬,寒冷直浸入肌骨,将月比作弓,使人想起无比锋利的武器.虽显肃杀,但无凄惨.且前两句对仗工整.工整对仗,且又将景色描写如此到位,功夫十分不一般.读过诗的后两句之后,宛如沙沙战鼓传入耳际,轻盈驰骋沙场之上映入眼帘,急切而又略带畅快欣喜.第三句则是一口热血不得吐出,愤懑填胸,却无哀怨之情.但诗中比锋太平,景色亦未显突出,整首诗未免缺乏力道.。

5.“李贺作诗”的练习题及答案

李贺作诗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⑦成之,投他囊中.(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注释]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④小奚奴:小僮仆.⑤距:同“巨”.⑥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⑦足:补充.[文言知识]说“从”.“从”指跟随,但到底“谁跟从谁”在句中要认真研究,否则容易搞错.上文“恒从小奚奴”,是指小奚奴跟随主人李贺,因此这个“从”要按使动词理解,即“使小奚奴跟随”.又,“大将军从百余骑西征”,这“从”也应理解为“使……跟从”,即带领.又,《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至鸿门”,这“从”也指“使……跟随”.至于“二狼仍从屠而不舍”那当然要理解为两只狼仍跟随屠夫而不放弃.另外,上文“长吉从婢取书”中的“从”是指“向”.[思考与练习]①旦 ②囊 ③辄 2.翻译:①能苦吟疾书②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 )[译文]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辞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造访他家,让他写诗,提笔一挥而就,就象预先构思、草拟过的,自己取名字叫《高轩过》,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李贺长得纤瘦,两个眉毛相连,手指细长,能运笔如风.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小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李贺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象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答案】1.①天②布袋③总是 2.①能苦心吟哦觅句然后迅速写下来;②像别人那样苦思冥想牵强附会,以及按一定格式写作.3.呕心沥血.。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