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什么很抒情的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凤栖梧)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柳永 昼夜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 折桂令)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 千秋岁)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玉楼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 燕子楼)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雨霖铃)

2.推荐几个抒情诗句

冬天的午后

(几米)

只有在树叶掉光的冬日,

才可以躺在柔柔软软的落叶上,

才可以看到一整片的蓝天和白云,

才可以有一个没有知了、小虫吵闹的下午。

晒晒太阳,做一个白日梦。

冬天的诗

(罗伯特.伯莱)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

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

我用缓慢的,呆笨的方式爱你,

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

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起源。

我们有时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

笨拙地,并非全部也未愈合。

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从一个人

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

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

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

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

冬天的蚂蚁的方式,那些

被伤害的并且想生活的人的方式:

呼吸,感知他人,以及等待。

乡愁 余光中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龄的树,永不老去···

3.怀古抒情的诗句,至少5个急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元.张可久.《人月圆·吴门怀古》)

5、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

6、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唐.贾岛.《易水怀古》)

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马戴.《楚江怀古》)

8、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唐.马戴.《楚江怀古》其二)

9、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唐.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10、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4.求古代爱情描绘的诗句

鹊桥仙 年代:【宋】 作者:【秦观】 体裁:【词】 类别:【】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

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

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 ,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

“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在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 ,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 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

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 ,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 ,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

“金风玉露 ”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 ,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

“柔情似水”,“似水 ”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忍顾鹊桥归路” ,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 ,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关雎 <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 <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静女 <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5.有什么比较抒情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赞美江水的两句诗: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抒写思念故乡,眷念亲友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作者借物言志的诗句:千槌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白《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水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庐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2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2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2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

7.咏柳抒怀的诗句

柳,作为歌吟对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

在诗人们的笔下,柳树是报春的使者,最早向人们传递春姑娘的讯息,唐代诗人元稹《生春二十首》(其九)诗中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宋代诗人朱淑真也有“全惜东风与为主,年年先占得韶晖”(《咏柳二首》其一)的诗句。 冬去春来,“春风杨柳万千条”,到处是柳的天地、绿的世界。

古代诗人以其生花妙笔着意描绘春来柳树发芽染绿、装点春色的景致。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绿柳》可谓这方面较早出现的力作之一: 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

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 此诗首句描绘柔长的柳技拂拭大地,清代诗人高鼎也有“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的佳句;次句摹写柳絮随风飘舞的情形;第三句着墨于柳色;末句则写柳叶。

全诗写柳枝、柳絮、柳色、柳叶,突出一个“绿”字.形象鲜明,似淡而实美。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写得更富有诗情画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以“碧玉”比喻早春二月的绿柳,以“绿丝绦”比喻绿柳干条万缕的垂丝,以“剪刀”比喻春风,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柳树嫩绿轻柔的绰约风姿,赞美了春风神奇的力量,是举世公认的咏柳名作。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新柳》诗:“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吟咏新春之新柳,无惊人之语,却尽传新柳之神韵,意趣横生,也是咏柳代表诗作之一。

柳枝柔软细长,春风吹拂,宛如妙龄女子翩跹起舞,婀娜多姿,故古代诗人称之为“柳腰”,并常以此形容女子纤柔的腰身,这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上林柳腰细,新丰酒径多”(《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与唐代诗人韩偓的“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频访卢秀才》)便可窥见一斑。 柳叶纤细如眉,给人以阴柔之美感,因而,古代诗人多用以形容女子长而美的眉毛。

唐代诗人李商隐便有“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和人题真娘墓》)之诗句。 柳花,其色如鹅黄,成子后,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飘落为柳絮。

古代咏柳诗不仅描写柳絮随风飘动的情景,而且以此状写他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晋谢安在寒冷下雪之日与儿女们议论文学方面的事情。

谢公即景而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朗接着道:“撤盐空中差可拟。”而其侄女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①这则小故事脍炙人口,而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状写白雪随风飘落的情景,绘形绘色,贴切新奇,尤其为后人所称道。 自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传颂千古的诗行后,杨柳便与人间的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至汉代又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据《三辅黄图》中记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在古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往往折柳赠别,即折柳用以牵系行人(“柳”与“留”谐音),表示送行者依依不舍的别情。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忆秦娥》一词中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也即指此事。

唐代诗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云:“柳条藤蔓系离情”,古诗咏柳常常与抒写离情别绪融为一体。乐府横吹曲辞中有《折杨柳》,所收大抵是汉魏六朝时的作品,其内容不外是写折杨柳赠别,所谓“曲城攀折处,唯言怨别离”(南朝·陈·岑之敬:《折杨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作有《杨柳枝词》,内容承继乐府旧曲《折杨柳》,而又有所创新,白居易在《杨柳枝词八首》(之一)中便写道:“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我们从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又可看出这类诗作的确是咏柳与抒写离情别绪水乳交融在一起的。 折柳赠别,多在春天。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景与无计可消除的离情别绪相互映衬,令人更觉离愁无限,更行更远,故唐代诗人王维《送沈子归江东》②诗写道:“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古代诗人爱柳、咏柳,也喜植柳。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酷爱柳树,他任扬州太守时,建平山堂,并曾在此堂前亲手种植一株柳树,谓之“欧公柳”。

其《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守维扬》中的词句“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便是追忆诗人植柳之事。北宋大诗人苏轼也偏爱柳树,宋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他在杭州太守任上,募役救灾,疏浚西湖,在湖上筑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杭人名之为“苏公堤”。

“苏堤春晓”现为“西湖十景”之一。 古诗与柳关系密切,古诗咏柳抒怀,情真意切,表现手法也别具一格。

愿当代诗人从古代咏柳诗中吸取精华,从生活中吸收养分,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咏柳诗来。

8.求古代借物抒情的诗词

春酿

赵嘏

春酿正风流, 梨花莫问愁。

马卿思一醉, 不惜鹔鹴裘。

春晚怀山南~又

陆游

梁州一别几清明, 常忆西郊信马行。

桃李成尘总闲事, 梨花杨柳最关情。

杨柳枝词八首其八

白居易

人言柳叶似愁眉, 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 彼此应无续得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二

韩愈

莫道官忙身老大, 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 柳色如今深未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