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凉洲词古诗

1、原文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译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3、作者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进士,官秘书正字,又贬仙州别驾。因行为放荡,喜游乐饮酒,再贬为道州司马,卒于任。《全唐诗》留其诗一卷十三首,其中《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为人传诵。这首边塞诗,描写了将士生活的一个场面:军中正在开怀畅饮,忽然马背上奏起了出征的琵琶声。将士在微醉兴奋中,发出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壮语。

2.凉洲词 古诗诗意

凉州词二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白话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作品赏析:

其一: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3.凉州诃词古诗是什么

没有凉州诃词古诗,正确是凉州词古诗。王之涣组诗作品凉州词二首原文如下: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知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其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道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4.古诗讲解《雁邱词》

元好问 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

著有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

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诗史」。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

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雁邱词》 一 “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真谛。

或许只有大彻大悟的人和深谙社会生活,具有极其丰富阅历的人,才能有这么高深的领悟和精辟的阐述。 然而,谁能想到如此经典的佳词妙句竟是出自于一位十六岁的翩翩少年之手。

而且,这位少年公子竟然在应试途中写下了这样的千古传世佳句。可想而知,这首词后一定是隐藏着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也正因为有故事,才可以撩拨这位年轻的作者心灵深处的琴弦,使他的才情一挥而就,成就了一首千古好词,感动着后世万代红男绿女们的情思。

这位少年便是诗人元好问。当年,元好问去并州参加会考,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

捕雁人面带愧疚,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的时候,有两只雁结伴而飞,他捕得一只,另一只却漏网了,正在他遗憾之际,只见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的上空盘旋一阵,当它看见自己的同伴已经死去的时候,猛然一个俯冲,投地而死。捕雁人看到这情景,心里不禁生起一股惭愧,提起双雁心事重重地往回走。

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大受感动,心绪难平。立即花钱买下了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一起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雁邱词》。

试问天下饮食男女,谁不渴望与相爱的人比翼双飞,形影相随,谁不渴望与相爱的人心心相印,白头偕老?然而,天总是有不测风云,平静的海面总会有惊涛骇浪。就连天南地北双飞的大雁,都难以逃脱被拆散的命运,更何况处于乱世的人。

这时候,“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只不过是普通俗人美好的愿望罢了。 苍天啊!你能告诉我爱情究竟是甚麽?一对恩爱的大雁南飞北归,多么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多少的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相依为命,风雨共济。

为什么突然要经受生死别离的楚痛。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没有同伴的日子,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更替,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就只有形单影只了。

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这是怎样的果断,又是怎样的壮举。这痴情的雁儿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要更加知情,重情!从而才有猎户看见的壮烈殉情。

二 当读者看到这里就会明白,大雁不弃不离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诗人的心扉,诗人葬雁题诗,都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感动,才有了这佳句名言。

因为感动,才可以流传百世。 相信每一个读这首词的人,脑海里总有一些画面成为挥之不去的痕迹。

悠悠古道,秋风烈烈,马蹄声越过山岗,扬起一阵尘土。 浩渺的空中,一对大雁结伴而飞,由远及近飞过丛林,它们飞得那样的轻盈,那样的自由自在,完全没有估计潜在的危险。

一面大大的网向着飞翔的翅膀张开,一只雁儿坠落在网中,苦苦挣扎,另一只雁是多么的痛苦,哀鸣已经不能代表心中的悲痛。 亲爱的!请别离开我,不要丢下我,好吗?让我一个人怎么去面对未来的漫漫长路!亲爱!请不要闭上眼睛,请看着我如何不顾一切的奔向你呵。

风在哭泣,树在哭泣,雁却没有哭泣,它围绕着同伴盘旋着,盘旋着,突然飞向云霄,一个急转俯冲下来,跌倒在同伴身旁。 让我们生死相依,让我们永不分离。

三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多么让人震撼的情景。

捕雁者震撼了,诗人震撼了,每一个读者也深深地被震撼了,这才是这首词的精妙之处。 这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为识,是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

5.古诗咏柳的诗句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俊秀啊啊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代表作《回乡偶书》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放声朗读课文,结合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可互相交流。yǒng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tāo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一说: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咏柳咏:歌颂、赞美。咏碧玉妆成一树高,柳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咏碧玉:绿色的玉。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里用来柳比喻春天万条垂下绿丝绦。嫩绿的柳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咏碧玉妆成一树高,妆:柳万条垂下绿丝绦。打扮,装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咏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二月春风似剪刀。随风飘拂的柳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采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柳树的枝叶比作(),把柳树的枝条比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绿色的枝条,好像是绿色的丝带。咏柳咏碧玉妆成一树高,柳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