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古诗《相思》图画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释义: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2.唐诗《红豆》的作者是谁

唐诗《红豆》的作者是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原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扩展资料: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

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

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

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

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

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

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53238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3.我们平时吃的红豆是诗中的红豆吗

南方人习惯把相思子、相思树、海红豆都叫红豆。

诗中的红豆在民间为爱情的象征。其中,相思子在男女青年相爱,也常以此为信物互赠,表示贵贞不渝,它与诗意很符合,所以说相思子就是诗人笔下的红豆。

红豆树 Ormosia hosiei Wils. 豆科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20米以上,胸径超过1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微有香气。

荚果扁,近圆形,革质或木质,先端喙状。种子鲜红色,近圆形分布于中南和东南地区,生于海拔200~900(1350)米处的低山丘陵、河边或村落附近。

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我们平时吃的红豆不是诗中的红豆。

4.关于红豆的诗词有那些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

红豆生南国,是很遥远的事情。

相思算什么,早已无人在意。

醉卧不夜城,处处霓虹。

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最堪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轻,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

红豆南天出,中原少见枝。王维诗读后,早已惹相思。

硬质如钢颗,铮铮落玉盅。伤心鹃滴血,爱久透深红。

在匣如珍宝,赠卿情义浓。相离抛岁月,缕缕夕阳中。

光阴随鬓老,辗转恨飘蓬。一粒红光豆,相思迭万重。

============================

钥匙扣上有两颗殷殷的红豆

你赠我那天是在春浓的下午

我捧它落泪多在痛悔的梦中

当初

你赠我红豆

是想把思念常驻

我收下红豆

是想把爱情播种

如今

我们的心早已变成两颗无奈的红豆

被系在长长的钥匙链上

目送一个又一个寂寞的残秋……

5.真正的相思红豆是什么样子的呀

这个就是相思红豆,学名海红豆。

简介:

海红豆(Adenantherapavonlna)属于落叶小乔木,高5-10m。嫩枝微被柔毛。种子近圆形至椭圆形,长5-8mm,宽4.5-7mm,鲜红色,有光泽。海红豆种子鲜红色而光亮,甚为美丽,可作装饰品。

体型大小:

本变种过去定名为原变种,据Nielsen (1980) 的研究改正,其与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花梗及花萼无毛,萼长0.8-1毫米,花瓣长圆状披针形,长3-4.5毫米,荚果较阔,宽13-16毫米,开裂前不太卷,种子近圆形,长8.3-8.5毫米,宽7.1-8毫米。

海红豆无毒,不含相思豆毒蛋白,应与有毒的鸡母珠(相思子)进行区分。

6.《红豆》诗歌

红豆似的相思啊! 一粒粒的 坠进生命底磁坛里了…… 听他跳激底音声, 这般凄楚! 这般清切! 《红豆》是闻一多著名的爱情组诗,均系诗人献给远在大洋对岸的新婚妻子高孝贞(真)的作品。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诗人与新婚妻子分别时立下誓约,远涉重洋赴美后,每到一个地方,就给她写一封信。闻一多一路情书不绝,但信却被闻一多的父亲“截获”了。

长辈深恐女儿情长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业,于是将信件一一没收。闻一多经常不见回音,觉得忍无可忍,就在信中大发雷霆:“你死啦!不给我回信!”这时,高真才实情相告。

至此,闻一多的相思之情便更加炽烈了。1923年寒假,家信告知,他与高真的第一个孩子就要出世了,闻一多得讯后,感慨万端,“情思不变,连干五昼夜作《红豆》五十首,现经删削,并旧作一首,共存四十二首为《红豆之什》”。

(闻一多1923年11月26日《给梁实秋》)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红豆》组诗。这四十二首爱情诗,虽是在五昼夜内连续作成,彼此有一定的联系,但终究还是属于各自独立的篇章,为了方便阐释,又避免啰嗦重复,我们在这里采用趁篇点评的方式,希望能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为广大读者的阅读提供一点线索。

《红豆》之一似整首组诗的“导言”。其中心意象是“红豆”。

红豆树本是一种乔木,产生于亚热带,其实赤如珊瑚,民间又称之为相思豆。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它常常被作为男女相思的象征。

如王维著名五绝《相思》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其实,相思的是什么呢?是人心而已,就这样,“红豆”与“人心”暗暗地产生了联系。在这首诗里,闻一多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样一种隐隐约约的联系。

红豆一粒粒“坠进生命底磁坛里”,那“跳激底音声”就是“静夜思”之时听见的心跳,“这般凄楚”、“这般清切”,亦就是思念之清苦、之焦燥,因为借用了“红豆”的意象,诗显得含蓄而美丽。 二 相思着了火, 有泪雨洒着, 还烧得好一点; 最难禁的, 是突如其来, 赶不及哭的干相思。

要理解这一首诗,需知道闻一多的结婚经历。1922年寒假,就在他即将出国前夕,奉父母之命赶回浠水与姨表妹高孝贞完婚。

在此之前,两人仅见过一面,他们之间的感情完全是婚后逐渐培养起来的,但就在新婚的5个月后,闻一多就登上了开往美国的客轮。可以想象,此时当正是两人的感情炽热之时,这也就如诗中所说:“是突如其来,/赶不及哭的干相思。”

闻一多别出心裁地将“相思”也分了干与湿,而以“干”来概括自己的因仓促的离别而带来的心绪烦乱。 三 意识在时间底路上旅行: 每逢插起一杆红旗之处, 那便是── 相思设下的关卡, 挡住行人, 勒索路捐的。

诗人沿着时间的轨道向过去追溯。红色是交通中止的讯号,所以凡插着红旗的地方,诗人的记忆都不得不停下来仔细揣摩、品味。

关卡多,说明在闻一多的爱情故事中,令人难忘的部分甚多。而在闻一多本人的诗歌意象系统中,金钱财物通常都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感情份量。

(参见《贡臣》、《诗债》等诗)这也就是本诗所谓的“勒索路捐”。 四 袅袅的篆烟啊! 是古丽的文章, 淡写相思底诗句。

闻一多不只一次地通过“袅袅的篆烟”来表达心中的爱情。《香篆》一诗曾说:“心爱的人儿啊!/这样清幽的香/只堪供祝神圣的你。”

以香篆抒情,大概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①对爱人的崇拜。②表现个人感情圣洁无瑕。

③表现爱情本身的柔韧和绵长。 五 比方有一屑月光, 偷来匍匐在你枕上, 刺着你的倦眼, 撩得你镇夜不睡, 你讨厌他不? 那么这样便是相思了! 相思并不都那么美丽动人,有一些时候,它倒表现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苦之情,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相思中的情人是美丽的、温柔的、迷人的,但这永远只是空想的,相思本身却是令人厌倦的、折磨人的,这或许就是“相思”的二重性吧。

六 相思是不作声的蚊子, 偷偷地咬了一口, 陡然痛了一下, 以后便是一阵底奇痒。 这是写相思之情如何产生的。

“不作声”、“偷偷”都说明了它的偶发性、突兀性、“奇痒”则表示它对人的纠缠、折磨,而且显然是由内而外的,难以抵挡、难以消除,把美好的感情与丑陋的蚊子联系在一起,化丑为美,显示了诗人咏叹“爱情”的一贯风格:幽默、风趣,并借此有所超脱。 七 我的心是个没设防的空城, 半夜里忽被相思袭击了, 我的心旌 只是一片倒降; 我只盼望── 他恣情屠烧一回就去了; 谁知他竟永远占据着, 建设起宫墙来了呢?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相思”与“心”的关系,相思如一支入侵的军队,把“我”的心打得落花流水之后便成了定居的殖民者。

与前一首的“蚊子”之喻比较,有它的特色。“蚊子”突出“相思”的细密和微妙,可能属于那种纤弱而幽长的“相思”之情,而入侵的军队则锐不可挡,势如破竹,属于那种热血激荡的“相思”之潮。

八 有两样东西, 我总想撇开, 却又总舍不得: 我的生命, 同为了爱人儿的相思。 诗人把“相思”同自己的生命相提并论,当然是突出了这种情感在他内心深处的珍贵;而生命又是人与身俱来的,当生命结束之时,人也就。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