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教如何提高古诗词翻译技巧

古诗词要用心去看,如果看古诗词的时候,心浮气躁,脑袋里面一直窜出诸如“怎么做之后的题目”“考试时间不够了”这些念头,就会看不进去。

如果能够再看古诗词的时候,从题目开始看,作者的背景不需要去想,不过作者名字可以看一下,表示尊敬,然后从头到尾把诗词看完。斟酌每一句,每一个字(古文中大多是一个字一个意思)。

读古诗其实和读散文,读小说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文字的阅读,去感知作者所想表达的心意。这就和你和一个人聊天,通过对方的语言,你去感知对方所想表达的用意和对方当时的心情状况一样。

怎样才能细微准确地感知到呢?当然,接收者自己要保持平静,并且要摒除自心的杂念,看着对方的眼睛,理解对方的话语,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方所造的情景中去,以至于忘记自我的存在。这样子,你便可以和说话者同悲同喜,同忧同乐,在对方看来,他找到了一个知心朋友,在你看来,你获得了一段新的经历(他人的经历)。

用这种方式读古诗词吧,如果有不清楚的字,要查一下古汉语字典。因为现代文和古文有时候意思上会相差很远。

2.求怎么翻译古诗,有什么技巧吗

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

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

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答题要点: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示例:问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

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

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4)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

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①什么样的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

3.中文古诗词翻译有什么可以训练的技巧吗

古诗词翻译技巧应用性并不强,因为诗词中缩减变义的字词太多了,还有很多为了合辙押韵或者增补字数而进行的颠倒删减等。

不过有一个小技巧你可以试一试,这个其实更适用于古文。添字法。

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词,而古代汉语多是单音词,而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又多由单音词增添同近义或反义字而来。知道这一点就可以运用到翻译中了。

在翻译的时候,根据诗词中的字,合适的进行组词或替换,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以这句话为例进行分析。不,现代也可做单音词所以保持不变;知,组词知道;江,江水、江面;待,等待;月,月亮;何,现代汉语单独出现组词不多,为何不合适,那么由词意替换,就是什么;人,单音词保持不变。把这句话组合出来就是“不知道江面(上)的月亮(在)等待什么人”整句话出来之后,整合句意,添加合适的助词介词等,如诗句中有倒装之类的语法就翻转过来调整为正常语序。这样就好翻译了。后半句,但,今天表转折居多,组词但是,可是放在这里并不通顺,这就要稍微联想一下这个字的偏僻意思,但还有只的意思,所以这里应为只;见,看见;长,单音形容词,保留;江,江河;送,这里常见意都不合适的时候,可以暂时保留;流水,古双音词,今同义。整合“只看见长长的江河奔腾而去”,这里的送要意译,因为送字前后为近义词,直译应为,只看到长长的江河不断运送流水到远方。

大概就是这样,通过添加组词和词意替换,把句子完整的翻译出来。但是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好用,还是需要一定词汇和理解基础的。至少自己能把逻辑和语义上的不正确读出来。大概就是这样。

附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之前写的高考语文技巧的一段。

1、翻译的话,我的技巧就是转换。文言文基本上都是单字词,把它转换成双字就好了。比如《项羽列传》当中,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彼,彼此,此是这,彼就是那,那可以代指那个人那件事;可,可以;取,取代,取下;而,转而;代,代替;也是语气词,根据句意这里意译为啊。那么组合起来就是那个人(秦皇)(我)可以取下(皇位)转而代替他啊。再精简一下就是,我可以将他取而代之啊或者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啊。可以看到,我就是单纯的加字法,把每个字加上一个字并组词,切合大概的意思就好。就算我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也可推导出来,比如我不知道彼是什么意思,但是我知道彼在现代的常见组词就是彼此,此我知道是这里的意思,那么彼要么同意要么异意,同意这里不通顺,是前后矛盾的,我不能取代我,所以就是异意,异意那么彼就是那的意思。这里还牵扯到断句和省略的问题,“彼,(我)可取而代也”,只有断句正确了才能更好的翻译。遇到再长再难的句子都别怕,先断句,大概分层之后就一个字一个字的组词,其实翻译当中一般是有几个重点词的,这几个重点词就是得分点,如果用加字法组词可能会比较难组,不能组出前后连贯的词汇,但是其他词汇都组出来并且可以连缀成句的时候这个就不会太难了。结合前后看一下难度会降低很多。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组词法但是不要生硬的去组词,有的字可能可以组的词语很有限或者很难表达他该表达的意思,那就转换一下,比如欲,一般组词就是欲望,但这是名词,而在古文中该字多用为动词或形容词,那么欲就不能使用加字法,而应该转换词意,换为想要或者其他类似意。抓住得分字重点翻译,基本就很稳了,这是信。剩下的就是调整语序和具体的词汇,语序是为了达,词汇是为了雅。老师一般会说要把该有的倒装啊什么后置啊什么使动意动为动都要翻译出来,这些是指在不影响顺畅的句意表达的情况下,如果影响到了语序,因为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还是有差别的,就最好适当的进行调整。

4.唐诗翻译的技巧是什么

一下是我找的。

1. 熟悉古代诗词,多背诵常用诗词, 弄懂诗词的中文意思 2. 背诵已经被翻译过的诗词, 总结翻译技巧 3. 根据所总结的翻译技巧自己尝试翻译诗词。 4. 不知道译的地方虚心参考已有译文或向翻译大师求助。 5. 不断学习, 不断积累。 6. 成功。

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句意。要翻译好一些诗词,必须对整篇文章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要注意的是第一遍没有读懂时不要心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二是落实句式的特点,判断一下它属于什么句式,是陈述句呢,倒装句呢,还是别的什么句式?三是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下面是我自己的想法。

我觉的翻译唐诗上面的说的很好,首先就是要对文章的整体意思进行把握,弄懂句子的大概意思,粗略翻译,在代入诗中,大概通顺就行。(一些特殊字词的意思要懂的,这个不多说了。)

其实翻译唐诗很简单,多看看唐诗的翻译你大概就会有方法的,我就是这样的噢!

满意请采纳,o(∩_∩)o 谢谢楼主哦!

5.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吗

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

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

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新语文教材中,高一文言文的比重上升到50%,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的份量也在不断加大。

这的确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只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

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

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

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3663339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

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3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

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

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

例。

6.古诗300首翻译及赏析

一、、送别

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二、翻译: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三、赏析: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

7.求关于诗歌翻译技巧

如果是古诗词翻译的话首先要弄清每个字词的含义,因为很多字词是有多重意思的,如果一个关键的字词搞错了可能就把整首诗的意思弄反了,这个可以查字典;第二就是要弄清哪些字词是倒置或缩略,在古诗中限于音律和格式,倒置和缩略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三就是多浏览一些古籍,熟悉典故,古诗词中用典的很多,过去有“无典不成诗”的说法,而用典还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所以一定要先弄明白典故的意思才能判断作者的真实用途,弄明白了这些以后再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贯起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就很清楚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