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丰乐亭游春》的意思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将要偏西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

广阔的原野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边无涯,

游人们顾不得春天即将结束,

还在亭前来来往往,踏着地上的落花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2.丰乐亭游春古诗读音

丰乐亭游春三首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作于宋庆历七年(1047)春。第一诗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香,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第二首诗前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后两句借太守插花醇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第三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三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抒情含意深厚。情致缠绵,余音袅袅。

3.解释古诗:丰乐亭游春

丰乐亭游春

作者:【欧阳修】 年代:【宋】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今译] 游人不管春天即将过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赏析]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原作]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