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描写人生感悟的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部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折实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2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此泛指宫殿建筑.砌,台阶.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赏析1】 宋代王铚《默记》卷上载:”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俞平伯《读词偶得》评起句”奇语劈空而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遂为名句.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2.和悟有关的诗词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安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亘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死心悟新禅师赞六祖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梵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物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斵轮。

(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弘一为红菊花说偈)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寒山众星诗)

3.有关李白的古诗词及感悟

引用自李白原著《秋浦歌》一首.秋浦歌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看着镜子中的影子,不知道两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染上这秋霜的.秋浦,在今天安徽省贵池县西.公元753年李白游历到此,创作组诗《秋浦歌》,共十七首.上面的为第十五首.小小的读后感:李白,酒中仙,文豪,诗中圣者.这里仍然没有要补充的资料.《秋浦歌》同昨天的《静夜思》一样是一首被广为传唱的作品.在曾经的传说中有人因为悲伤而一夜白发,诗里人不知道何时已满头白发,虽然没有一夜白发的沉痛,但是那三千丈的白头发,却比前者更夸张,愁意似乎也比前者更深更浓.这也是李白写诗的一个特点.夸张,甚至夸张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谁见过三千丈的头发?就算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也没有.但是就因为这样的修辞,诗人让人们明白了他心底的忧愁是那样深厚,可是又不会因为这样而使人觉得诗句全是在向人埋怨,这忧愁是诗人自己的,他不愿和读者分担,只是希望你了解罢了.可是文字天生就有影响力,不论作者如何胡言乱语,对看得人总会有影响,就算最后你觉得这个人写得东西根本不值一提,对他的文章根本不屑一顾,这也是作者对你的影响(猜得,只能这样自圆其说了.).可能对忧愁这种情绪诗人也很发愁,所以有了“缘愁似个长”的说法.他心底在奇怪‘我的愁绪为什么那么深那么长呢’吧,连下一句的时候自然就有了“何处得秋霜”的进一步疑惑.这是一个承递的疑问,也是进一步表达心底的忧愁.或许因为篇幅的局限,古代名诗人中许多都在写诗的时候用递进的逻辑,读得古诗到了一定程度您就会发现.递进明显是一种精炼的写作方法.当然读者也许会说“缘愁似个长”根本不是一个疑问,可是我的古文知识里有关于“缘”字的一种说法,就是有 “缘”字的句子通常都会是疑问句,因此我作出了上面的结论.(况且这样理解好像更文学些.)读者明白了李白大诗人心里的忧愁像三千丈的白发一样长一样深一样浓烈就好,为什么非计较这忧愁如何表露呢?所以这一段您可以认为我完全是在乱讲,是牵强俯会而已.三千丈的白发没有,但是生活中难免有喜怒哀乐,就算在家里也有锅碗瓢盆交响曲,这是人生的常识.所以小女希望人们在过日子的时候别对着镜子发呆,也别像文学作品中的李白一样对着明镜问自己的白头发是从哪儿来的.您应该这样,即使生活让我们落泪了,我们也要在脸上绽开美丽的微笑,即使生活使我们忧心忡忡了,我们也要给别人真诚的温暖.可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我这个人就是看到电视剧里感人的场面也会潸然泪下,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训别人呢?嘿嘿.。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