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适的诗句有那些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封丘作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卷211_1 「铜雀妓」高适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卷211_2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卷211_3 「塞上」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卷211_4 「蓟门行五首」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卷211_5 「效古赠崔二」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卷211_6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卷211_7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卷211_8 「过卢明府有赠」高适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 。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2.高适的古诗

高适代表诗作: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营州歌》

营州少年爱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蓟门行》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呜。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

石城与岩险,铁骑若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

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英惆怅,看取宝刀雄。

《送裴别将之安西》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酉。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author_227.aspx

3.高适的边塞诗和岑参的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唐代的边塞诗人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未曾到过边塞而写边塞题材的,如李昂、崔国辅.一类是曾经游历过边塞的,如崔颢.再一类就是曾在边塞居住和任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史称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其实恰好相反.因为高适写诗,是想借此沽名钓誉,到他五十岁入幕以后,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高适近之于儒,岑参近之于道.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则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二、艺术风格同中有异,表现手法各具特色.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4.高适写的别董大诗的题目释义,全诗大意,表达的思想感情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别董大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注释】 ①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⑤知己:知心的朋友.⑥谁人:哪个人.⑦君:您.这里指董大.⑧翮:翅膀.⑨飖:随风摇动.[3] 【译文】 第一首: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第二首: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高适 (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