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意境的古诗词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遂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意境是古代诗人创作时孜孜以求的形象,写景诗,意境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所构造的人化环境。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专论了“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还认为“境界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故诗词的意境实含意与境两个因素。

因而品味诗词意境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意境=意+境分析意境就是寻景、探情的过程。

由外化可观之景捕捉内在虚化之情。各种风格的诗句意境便不同。

一类境意(情)山水诗自然、平淡闲适、愉悦婉约词清空、绮丽哀愁、惆怅、伤痛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然之境,闲适之情)“宝帘闲挂小银钩”(清空之境,落寞之情)二类境意(情)边塞诗雄伟、粗犷豪迈、高亢豪放词雄健、阔大悲凉、旷达例:“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粗犷之境,豪放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雄放之情,乐观之情)二、分析:寻景———构境———析情例:分析苏轼《南乡子·送陈述古》中画线句的意境。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旧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析:抓住“荧荧”残灯和“泪不晴”,描绘了秋雨乍停之夜,诗人在朋友别离后残灯明灭中眼泪涟涟的情景,表达了挚友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情怀。

3.求 小升初必背古诗句 (越多越好)急呀~~

小学生必背诗名句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8、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9、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5、天苍苍,野茫茫,风草低见牛羊。36、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4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7落霞又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5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5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2、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5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4、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55、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5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58、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60、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6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6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6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6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9、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7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7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5、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76、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7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7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也是要升初中了,这些都是老师叫我们必背,希望对你有帮助。

4.小升初常见根据诗词写相同意境的成语

止谤莫如自修勿谓言之不预吹皱一池春水夏虫不可言冰小桥流水人家阳光穿刺心脏青春染指年华\\\\\\\\\\\\\\\\\\\\\\\\\\\\\\\\\\\\\\\\\\\\\\\\\\\\\\\\\\\似水流年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春花秋月花前月下良辰美景风花雪月马上墙头花容月貌国色天香寂若安年风光月霁风清月白风清月皎更深人静皓月千里火树银花万家灯火晓风残月星月交辉夜静更阑夜静更深夜阑人静夜深人静月白风清云卷云舒物是人非烟雾迷漫如痴如醉若隐若现韶华白首浪头浮沙百溯千洄虚空大梦情何以堪沧桑容颜沧海桑田云开雾出红枫似火残阳如血曲径通幽泪眼婆娑竹影婆娑婆娑起舞相思难耐洞悉尘世滚滚红尘良辰美景在水一方秋水伊人灯火阑珊华灯初上似水流年白露横江平沙落雁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大彻大悟如梦初醒醍醐灌顶如痴如醉秀色可餐眉来眼去暗送秋波曲终人散柳暗花明水木清华尘埃落定末路穷途曲终秂散宁静致远浮生若梦年华似锦相濡以沫。

5.古诗运用名人名言加意境

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2、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4、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9、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1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12、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1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14、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15、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6、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1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1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19、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2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6.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营造意境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 ——《美丽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 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一是仿用诗词.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 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 [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