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华山古诗意思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 寇准所作,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2.古诗《咏华山》

诗名:咏华山 作者:宋 – 寇准 内容: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翻译: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赏析: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

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

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寇准是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

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 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

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华山。

3.《咏华山》的意思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寇准[2] 字平仲,华州下邽(属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公元994年(淳化五年)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常识。后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后,召寇准回朝。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拜相,时值辽兵进攻,他力排众议,坚主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往渲州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因受王钦若的挑拨,渐失宋真宗的信任。公元1006年(景德三年)罢相任地方官。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再度被起用为宰相,不久罢为太子太傅,封于莱,故世称寇莱公。后遭副相丁谓诬陷,被一再贬逐,直至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后死于贬所。著有《寇莱公集》、《寇忠愍公集》。[

4.古诗《咏华山》

古诗《咏华山》原文如下: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 译文: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抬头仰望苍穹,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

2. 作者: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属今陕西渭南)人。

3. 赏析: 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气势不凡,高峻陡峭,显得准确传神,贴合山势,难能可贵。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