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诗词里的韵味600字

古诗文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同时对古诗文的诵读过程,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由于古诗文是经典,这是所有的语文教育者们所承认的,也正由于此,在传统的教育中,“熟读苦吟”作为学习重点变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似乎不这样,就不能传承经典,就不能学习文化,而这种模式本身有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淡化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只有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上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创新,才会使学生读之有味,诵之有情,才会真正的发挥古诗文教学的传承文化,品味经典的作用.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予特定的意象之中.菊、竹、梅、兰作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君子,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之中.它们往往象征着纯洁,孤高,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而咏月的诗句也随处可见,月以其独特的形象,往往能使人们产生一些特别的情感,如思乡之情、怀古之情、感叹人生苦短及抒发广阔胸怀之情,等等.这些特定的意象寄予了作者特定的情感,也表现出古诗词中特定的文化,因此引领学生开展专题诵读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奖赏的耐心、细心,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兴趣.一堂以“月”为主题的专题诵读课上,由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的吟唱开头,到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flash诵读欣赏,再到几组有关写“月”诗句的画面展示,学生们已初步感受到“月”这一特定意象所给人们带来的特殊的氛围,接下来对带“月”诗句的搜集成果展示与背诵比赛及对不同诗句的不同主旨的探究,使“月”在古诗文中这一特定的形象扎根在每一个同学的心田,也使学生明白即便是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不同的境界中,它所表现出的思想含义也是不同的.如在以“梅”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发现:同样的词牌、同一个意象,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作者不同的人生志趣.同一专题下的比较阅读在帮助学生了解诗词文化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的细心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都有一定帮助.此外,类似的专题探究和分类整理还体现在以“走进酒文化”为主题的对描写与“酒”有关的诗句的搜集整理与吟诵表演、以“四季”为主题的关于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诗句的整理对比等等.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那么,这些看似复杂的分类整理对学生来说也似乎变得轻松容易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文的教学同样如此.。

2.【关于韵味的古诗】

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晏殊 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小池-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琼瑶花尽玉台轻,西风难解情,欲留寒晓落云亭,孤灯半灭明. 雷送雨,雨敲萍,乱青池镜影,伤心更有谁人听,举残酒自饮.晏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周邦彦 浣溪沙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香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沈微,一春须有忆人时.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晏殊 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3.【有关韵味的诗句要短一些】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4.古诗忆江南的最后一句怎么读,才能读出既不失去古诗的韵味,又能体

忆江南【唐】白居易其一忆江南词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作品鉴赏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忆江南词三首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

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

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

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

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

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但主要还是写景。

第三首点到吴宫,但主要却是写人,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从整体上看,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

“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

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作者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5.

题目是三、用‘‘/’’正确的标出下列诗句的节奏,并试着读出诗的韵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竟/开颜.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绘的是(红军战士携手跨过山脉)的情景.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句中对仗工整,其中( 金沙水 )对的是( 大渡桥 ),( 拍)对的是(横 ),(云崖暖 )对的是( 铁索寒).(2)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 愉快 )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 惊险悲壮 ).一暖一寒反映了( 作战时的重重困难、度过了千山万水 ),表达了红军( 的英勇无畏 ).(3)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A、( 过大渡桥 ) B、( 过雪山 )(4)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改得好.“悬崖”只能突出陡峭,“云崖”除了能突出陡峭外,还能够突出高峻,含义比“悬崖”丰富—————————————————————————————————————————怔字组词( 怔忡 )( 呆怔 )( 怔怔 )。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