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诗鉴赏的演讲稿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2.推荐几篇关于中华古诗词的演讲稿

1、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五千多年的画卷中,有一笔不可磨灭的绚丽色彩,那就是古诗词。初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不为我所知的“种族”,还有这么一种描写事物,抒情达意的方式。

夜空下,手捧古诗词,轻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大诗人苏东坡高举酒杯,与月交谈,豪迈地高唱,怀念着远在他乡的弟弟。虽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遗憾,却最终寄上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等旷达的胸襟,何等热切的情怀!

在书山中苦苦跋涉的我,正欲退缩,耳畔却传来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是啊,求知是何等重要,求知路漫漫,不能停滞,更不能逃避,对,我也要“上下求索”!

平日悠闲的我也被这沉重感赋上了一层厚厚的愁思:作业做不完,知识学不完,大考小考总也考不完!唉,“这就是命运”!此时的我,深感李清照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转念一想,人家面对的是国亡,家破,夫死的悲惨,而我只是小小的学习压力,怎能和她相比?况且,不是还有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吗?前景如此美好,不要被困难吓倒!

一股沉重的危机感缓缓地侵蚀着我的斗志,这不堪入目的成绩,如一根尖针直插入我“幼小”的心灵。“胜斗士”怎能经得起这般残酷的挫折?这一跤,让我再也爬不起!这害人的市质检!百无聊赖中,拿起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本,一行小字映入眼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早已烂熟于心的诗句,今日显得如此耀眼与夺目,一点小挫折,小打击,是人生必备的营养品,为的是日后的成功!对,我要扬起风帆,度过那挫折的海洋!

2、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令我们肃然起敬;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志向,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四川大地震中,9岁的林浩,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勇救两名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具有传统美德的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数不胜数。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处处应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3.【求关于光荣与梦想的高中作文】

在岁月的悠悠长河中,奔腾着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它川流不息,经久不衰;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闪烁着一颗耀眼迷人的明星,它皎洁深邃,卓尔不群.带着它的光荣与梦想,它正飞速向前发展,它的名字叫——中国!沐浴上下五千年的光荣与梦想,这个民族曾叱咤风云,也曾满目疮痍.悠悠江水中,流逝了多少往日的光荣与梦想,习习冷风里,又吹散了多少昨日的伤痛与泪水?当我再次登上那古老的城墙,抚摸着那泛苔的柱梁,回首那陈年的点点滴滴之时,我的眼前,穿越了历史的深邃,秦砖汉瓦,丝路花语;唐宗宋祖,一代天骄;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浩浩荡荡的西洋船队……古老民族的辉煌与荣光尽收眼底.于此同时,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南京大屠杀的血雨腥风……在血泪中惊醒的民族果敢地擎起抵御列强的大旗!我看到了那个古老而沧桑的民族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之后,依然怀着自己最初的梦想而坚定地前行.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这,就是中国——坚强不屈的中国!沉睡了千百年的雄狮终于觉醒,带着她的光荣与梦想一路前行,睡狮猛醒,必将震惊世界!穿越2008的光荣与梦想,这个民族曾惊艳世界,也曾震撼世人.回首2008的风风雨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都感慨万分.2008带给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挫折与磨难,震撼与惊喜,感动与希望,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们用爱心融化冰雪,用正义反对分裂,用希望拯救生命,用热情温暖世界,用道德找回责任——2008带着我们的希望与梦想,成就了属于我们的光荣与胜利!脑海中依然铭记着8月8日晚那精彩绝伦的表演: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奔放.那一夜,中华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2008,我们从来没有同那么多的陌生人握手、微笑,也从没有与那么多不曾见面的人一起泪流满面,一起欢欣鼓舞.2008,无论是多么弱小的个体,都曾与“国家”这两个字相遇,都曾沐浴这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在世界金融海啸的狂飙中,世界再一次把羡慕又充满乞求的目光投向中国.中国,正一枝独秀,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展望未来的光荣与梦想,这个民族必将展翅高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同神七飞天的劲旅,翱翔太空,遨游宇宙!上下五千年,大梦无边;纵横九万里,大爱无言.一曲长歌可听见:光荣与梦想——中华民族不变的和弦。

4.【在部队的日子里作文】

十天的军训生涯刚刚结束,可是每当我回想起军训生活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记得军训前一天晚上,我异常兴奋,心里一直在想:军训是什么样子呢?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拿上行李,穿上军训服登上了前往军营汽车。在车上,我们有说有笑,十分高兴,一起遐想着军训的生活。

到达军营后,我们把行李放到宿舍,我想:我第一次独立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举行开训仪式,我校领导和部队领导相继讲话,要求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训练,做一名合格的小军人……。

当天下午,我们便开始了军训第一课——站军姿。站军姿的动作要领是:两肩后张,挺胸收腹,双手自然下垂,拇指尖对准食指第二关节处,中指紧贴衣裤线,下颌回收,两眼目视前方,两脚分开约六十度,颈部贴紧后衣领,身体稍向前倾。

一个小小的站军姿还有这么多的要求啊。我按照要求训练了起来,可是在练挺胸收腹时,我挺了胸就收不了腹,收了腹就挺不了胸,我练了好多次也没练好,真难啊!教官告诉我:呼吸时要呼半口气这样肚子就鼓不起来了。

在教官的指导下,我终于站好了这个姿势。而我做身体稍向前倾这个动作时,由于站的时间太长和重心没掌握好,还差一点摔倒。

站到后来,我感到特别特别的累,真想活动一下,可是不能啊,军人的纪律是严格的,我就坚持着坚持着……。看起来简单的站军姿其实一点不简单。

在以后的几天中,我们又进行了齐步走,正步走,军体拳等训练;并学唱了《团结就是力量》《过得硬的连队》《严守纪律歌》等多首部队歌曲;还看《冲出亚马逊》这部电影。在这十天的军训生涯中,我深深的感受到部队的生活是锻炼人的,同时也是丰富多采的。

5.古诗词演讲稿

语文—回归本色 各位老师上午好!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新教师,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其实也是自身的学习过程,只有在诲人不倦的同时,不断学习,才会有进步和发展。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新课改实施和完善背景下,我们有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我们有经验丰富的教学前辈,还有一批讨人喜欢的学生。因此,我们大有可学,大有可为。

这里,我仅作为一名新教师,从语文学科角度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几点反思和体会。 一、由“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 我曾怀着一个美好的理想,常希望学生们能通过一个例子的学习能触类旁通,举一而反三,学会运用语言,会说、会写,结果我错了,一个学期最多30篇文章,试图通过30个例子的学习让学生“繁衍”出远远超出30篇的语言,这其实是一条理科化的路子,而语文、语言不同,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的言语例子的反复撞出、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数量无限加大后才“奔涌而出”。

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我觉得我们的学生更应该重视积累,强调“举三而反一”。“举三”就是大量阅读大量积累,这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反一”就是学生自己的读写能力。

增大阅读量,打破封闭的教室,复归生活,引入社会,由阅读一本小书到阅读众多的大书,在不丢弃适当的分析、例子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感悟、内化。 二、阅读当务之急 我发现很多学生包括我们自己都有“阅读偏食症”或根本就没去阅读。

阅读作为人类精神遗产的古典名著的人减少了,看消遣性书刊的人增多了,在我们的学生中阅读时间减少了,争取考高分的同学忙于ABC或XYZ,甚至被二氧化碳弄得头昏脑胀;屡试屡败的同学偶尔翻看的也是《蜡笔小新》、《七龙珠》、《那小子真帅》之类。如果他们从小就养成浮躁的阅读心理,追求纯粹的心理刺激,那么他们怎么去接受传统的民族的时代的读物?还会接受鲁迅、巴金、曹禺吗? 不仅阅读情趣品位下降了,而且患上了“电视病”,阅读文字,可以边读边想,停下来深入思考,展开联想,寻求顿悟与体验,而且用语言文字细腻传达出来的微妙情感、景致,是声、光电手段永远传达不出来的。

因此,新教材明确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我们语文老师应引导孩子们扩大视野,捧起名著,同时我建议学校或语文老师也应给我们的学生开设每周一次的读书课、阅读课,开展定期名著阅读比赛等读书活动,开放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给我们的学生去看书去阅读,因为语文在我们学生的心目中地位很低,而且大部分学生每天作业都要做到九点,可以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可支配时间。 三、着力于语言原则 曾经听了陈钟梁、钱梦龙等教育专家的报告,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上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

的确如此,语文课的独立价值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去体会语言文字内人性的内容。

不可否认我们曾经也犯过电脑操作,手忙脚乱,以图代读,架空文本的毛病,我们应警惕多媒体在语文教育中的魔性,它可能扼杀人的想象,可能使人远离真实与自然,更可能冲击语言文字。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咀嚼语言文字,对语言文字做深入研究,同时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课的起点,把文本的解读权交给学生。

当然在这之前,我们自己首先应做到对文本的准确认识,深刻理解和个性化理解。 四、重视白话,更强调文言 看我们学生的文章,一个通病就是语言拖沓、烦琐,我觉得这与白话文学多了,文言文 没多读大有关系,鲁迅、郭沫若等人,他们成为白话大师,开白话运用的一代风气,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在19世纪接受了系统全面的文言教育,文言是汉语的根。

可喜的是新教材文言部分比重大有增加,我们应当加强学生文言学习同时也不可忽视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吟诵,古人写诗作词一般更体现人的真性情,写文一般特别正经,似乎关乎国邦命运,可以说文是古人的正面、外面,诗是古人的背面、里面,诗是心灵情感的外观体现,文是先祖先宗的教喻。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们要思考的有很多,要做的也有很多,因此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帮助指正,谢谢大家。

6.中华古诗词伴我行演讲稿

晚上给你发

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五千多年的画卷中,有一笔不可磨灭的绚丽色彩,那就是古诗词。初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不为我所知的“种族”,还有这么一种描写事物,抒情达意的方式。

夜空下,手捧古诗词,轻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大诗人苏东坡高举酒杯,与月交谈,豪迈地高唱,怀念着远在他乡的弟弟。虽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遗憾,却最终寄上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等旷达的胸襟,何等热切的情怀!

在书山中苦苦跋涉的我,正欲退缩,耳畔却传来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是啊,求知是何等重要,求知路漫漫,不能停滞,更不能逃避,对,我也要“上下求索”!

中考临近,平日悠闲的我也被这沉重感赋上了一层厚厚的愁思:作业做不完,知识学不完,大考小考总也考不完!唉,“这就是命运”!此时的我,深感李清照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转念一想,人家面对的是国亡,家破,夫死的悲惨,而我只是小小的学习压力,怎能和她相比?况且,不是还有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吗?前景如此美好,不要被困难吓倒!

小考考完了,一股沉重的危机感缓缓地侵蚀着我的斗志,这不堪入目的成绩,如一根尖针直插入我“幼小”的心灵。“胜斗士”怎能经得起这般残酷的挫折?这一跤,让我再也爬不起!这害人的市质检!百无聊赖中,拿起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本,一行小字映入眼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早已烂熟于心的诗句,今日显得如此耀眼与夺目,一点小挫折,小打击,是人生必备的营养品,为的是日后的成功!对,我要扬起风帆,度过那挫折的海洋!

轻抚着古老的痕迹,我在岁月中成长;低吟着古老的遗痕,我在诗词中成长!

7.诗歌朗诵发言稿怎么写开头语和结束语

开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XX比赛的主持人——XX!

岁月悠悠,四节更替!朋友们,看到了吗?秋天的画卷已经铺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正翩然向我们走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秋在北国飘飞的梧桐叶中轻舞,秋在南国飘香的菊花枝头绽放!

那无处不在的浓浓秋意在我们心头荡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朋友们,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秋天吧,拥抱那湛蓝的天空,拥抱那习习的秋风,拥抱那动人的红叶,在这无限的秋光中,放飞思绪,高声吟唱!

朋友们,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秋天吧,诗歌能够巧妙地表达思想,诗歌能够尽情的抒发情感!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激情飞扬,用热情的声音描绘秋天,用心中的诗情歌颂秋天!

XX学校第几届XX诗歌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结束:听了大家激情的诗朗诵,正可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站在古代大诗人曾站过的那些方位上,回味枯荷听雨声,感受碧云天黄花地的萧瑟,以及万里霜天静寂寥的美景……在这莽莽苍苍的中华大地上,我们每一个人,对秋天,都能够谱出最精彩的乐章!道出最独特的感受!XX中学“歌颂秋天”诗歌朗诵比赛到此已全部结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串词最主要的就是承上启下,做好节目间的衔接,不必过长,力求短小精辟。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