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诗意的古诗词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也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2.有诗情画意的诗句有哪些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蝶恋花·浮世红尘

乱世缘,笙歌尽,情纤遥望洞庭月;

千年恋,蓦然回,错看百花巫山云;

渐迷转,筝声落,幻蝶翩翩弄情言;

落翼飘,折花乱,曾经沧海今何为?

笑意连,红缨断,昔日画阁情人去;

弄无情,错有情,百转千回雾茫茫;

折玉骨,断冰肌,红尘已乱冷月随;

落雨帘,浸夜久,望尽秋月转玲珑;

忘君颜,听枯荷,如似南柯梦一场;

湿罗袜,转星辰,心境怡然已断情;

别情恨,如是真,蝶骨殇折柳花飞;

乱江花,出胜蓝,除却巫山已无云;

剪不断,理还乱,情回意转续三生!

3.最有诗意的诗句

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

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先知,小楼今夜月依依。

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住。

晓风飘薄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

消散须臾云雨怨,闲倚阑干见。

远弹香泪湿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

何事东君又去?空满院落花飞絮。

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草湿。

伤春怀抱,清明过后莺花好。劝君莫向愁人道,又被香轮碾破青青草。

夜来风月连清晓,墙阴目断无人到,恨别王孙愁多少,犹顿春寒未放花枝老。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4.最简单的古诗50首及诗意

宿东林寺

经窗灯焰短,僧炉火气深。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别韦苏州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

遗爱寺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感发落

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吟元郎中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二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吉祥寺见钱侍郎题名

云雨三年别,风波万里行。

愁来正萧索,况见古人名。

秋虫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商山路有感

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

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村居二首其二

门闭仍逢雪,厨寒未起烟。

贫家重寥落,半为日高眠。

酬裴相公见寄二绝其二

一双垂翅鹤,数首解嘲文。

总是迂闲物,争堪伴相君。

自悲

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

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

山下宿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郡中

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欲知州近远,阶前摘荔枝。

晚望

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

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一

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

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

雨中访崔十八

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来。

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

5.现代有诗意的诗句

殇 文、龙雅凡 那女子 ,落寞的神情,悸动我的心。

那女子,婆娑的泪眼,触动我的心。

那女子,孤寂的背影,撼动我的心。

谁,伤了她,让一世流离。

谁,痛了她,让一生心碎。

谁,悲了她,让一辈忧愁。

只愿,半盏青灯,一注清香,至此不问世事。

只想,半生淡泊,一世清平,就此不求达贵。

只要,半栽安乐,一季享乐,在此不见烦忧。

想,执子之手,与子生世偕老。

想,吻子之眸,遮子半世忧伤。

想,携子之心,伴子一生流离。

想,抚子之面,慰子半世悲伤。

想,揽子之臂,驱子一生沉寂。

想,扶子之身,融子半世独殇。

想,摸子之脸,展子一生愁容。

想,梳子之发,挽子半世心伤。

想,亲子之额,掩子一生冰霜。

想,覆子之唇,祛子半世情殇。

想,拥子之怀,除子一生飘离。

想,画子之眉,赴子半世长情。

想,赠子之簪,免子一生哀愁。

想,约子之游,陪子半世痴狂。

想,怜子之情,收子一生情思。

想,抚子之颈,挡子半世风霜。

想,牵子之手,牵子一生挚爱。

想,惜子之泪,赠子半世深情。

想,珍子之语,祝子一生平安。

可,却离吾而去,独留一世伤感。

可,了吾思吾意,让吾此世无憾。

可,知吾念吾愿,是吾今生无悔。

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伊,执子之手,与子白头。

前世的轻浮,让子心酸。

前世的虚弥,让子心痛。

天之崖海之角,万世轮回,只为追随。

6.诗情画意的诗句是什么

李商隐,杜牧,李贺,纳兰性德等等,都有很多好诗~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过华清宫】李贺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绿章封事(为吴道士夜醮作)】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王浚墓下作】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袖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铜驼悲】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公无出门】李贺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长平箭头歌】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7.有诗意的古诗词也要有蕴含哲理的.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也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