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一剪梅全诗意思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赏析: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我们可以设想:词人甚至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诉自己归期、行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到雁群飞回故里,自然会强化企盼丈夫回来的心绪.我们似乎看到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怎可言传?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花飘水流本是物之自态,却使词人触景生情:流水落花无从体味她的情怀,依旧我行我素地流走飘落,这更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句中“自”用得最妙,词人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 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这样,词中的感情就使人觉得比单纯的思念更深入了一层,更富有暗示性,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增添了感染力.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直接抒发相思之情.词人把夫妻双方合起来写,这是她设身处地地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可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二人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自思念着、愁闷着.这也是女性特有的细腻之处.但是这只是铺垫,词的主旨落在最后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之苦.眉间心上,“斩不断,理还乱”.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词人的万千愁绪,这与她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2.一剪梅所有诗词

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2、《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3、《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译文: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4、《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宋代: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译文:乌黑的长发像乌云堆砌在枕上,发间的翠翘也已经歪落。午睡间突然被惊醒,望着满眼却只是春色的温红软绿。轻柔优美的人儿,哪经得起又一春的岁月煎熬。

只怕,人老珠黄玉减香消。 柳树下的红门伴着小桥。多少次等到天黑点上蜡烛映红了窗子,多少次误以为是他打马经过。断肠呀,风花雪月可怜无尽长宵。忍着萎靡的样子,却又,十分无聊。

5、《一剪梅·袁州解印》

宋代:刘克庄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译文:田间路上的行人惊怪的看着作者,是使人穷、还是文使人穷?从上任到解职时间匆匆,春天到袁州就任,刚到秋天就被免职。罢官以后不用再带兵、农,那就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不用跻身仕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

3.一剪梅的诗句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写得有模有样,有动有静。遍观古今词,只有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堪敌;然又不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纷线乱麻,有形而无意,有静而无动。

4.一剪梅古诗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 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象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

难到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

5.求把古诗《一剪梅》翻译成200字的短文急用

一剪梅(李清照)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译文二】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评点】这是一首别离词,是词人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词的上半部分写词人怀远念归.开篇一句点出时令,大概在清秋时节.“红藕香残”写户外的莲藕,“玉簟秋”写室内的凉席,这两处描写都是在渲染节气.此句色彩明丽,含蓄深沉,景中含情.花的开落,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人生也是如此,悲欢离合才是世态常情;玉席变凉,这一方面是肌肤所感,另一方面更是心中所感.这一句内涵丰富,为全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随后五句交代词人一天的行动.“轻解罗裳”两句,写词人心事满怀,于是泛舟河上.“独上”二字,说明词人是独自一人.“云中”一句,直写相思之情.可随后词人并没有任情感随意抒发,而是仅此一句便戛然而止,最后两句又落于景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使人愁绪暗生.这两句景物描写生动、优美,颇能惹人愁怀,令人读之黯然.词的下半部分写离愁之深.“花自飘零”一句,上承前文的景物描写,下启后文的情感抒发,写落花流水之景,寓情于景,呼应上文的“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随后两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的相思之情,这里视角暗转,抒情对象不再只是词人一人,而是把其丈夫也并入其中,两人都为相思所苦,可见他们情意之深.最后三句,写相思之苦无法摆脱.词人笔法高超,“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相对应,对仗工整,妙笔生花,把相思之情的微妙变化描绘得惟妙惟肖,感人肺腑.。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