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开始中经常性的会让我们写一篇读后感来作为我们的作文。但是我们怎么才能写好我们的读后感呢?张承辉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1

在听完贾建民教授的《战略市场营销》课程后,接着每天读一章节贾教授推荐的《定位》这本书,对于定位一词有了新的认知。

最近这一个月被定位和心智这两个名词轮番轰炸。文章开篇对定位下了一个定义: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而是从产品的特征、行业特征、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等维度进行分析,找到产品与众不同、并最容易被用户记住的点,作为产品的定位,从而占据用户的心智。

书中通过众多企业定位案列到国家、宗教的定位案列等不同方面进行剖析,不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还是国家、宗教,定位要占据用户心智,在众多的特性中只能选择一个点进行宣传,哪怕有再多的优点要占据用户心智则只能选择一个点。要占领用户心智,定位过程中需要满足领先法则。

对于企业多品牌战略的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品牌适合一个产品,通过拜耳、Life Savers等案列的分析当一个品牌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定位后,对品牌的延生通常是打破该品牌在潜在客户心智中的定位。通过强生这个品牌拓宽的成功案列指出,品牌的延生需要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包装、同样的标签,只是用户不一样,这样的品牌拓宽会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21章节成功六部曲,对于如何才能做好定位,给出了一个路线图。第一,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是要求我们分析当下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认识自己。第二,你想拥有什么定位,则是通过对当前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于产品未来的目标,找出一个最佳定位。第三,你必须超越谁,就是设定标杆,以超越竞争对手为目标制定行动纲领。第四,你有足够的钱吗,强调要抢占顾客心智,需要花钱,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定位才能让定位占据用户的心智。第五,你能坚持到低吗,定位是需要持续进行宣传,今天确定的定位不可能明天就占据用户的心智,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坚持能打破很多看视不可能突破的障碍。第六,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对于一些企业虽然做出了定位,而在宣传上又没有紧扣定位,造成用户心智的混乱从而迷失。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

定位,什么东西要定位?如何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很多人把这本书看做是营销的指南,也有人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人生的定位,没错,其实不只是产品,我们每个人或许都需要定位。

我现在做的工作其实就是从入门开始自己摸索的,曾经拍短视频,自己没头没脑的策划、写文案、拍摄、剪辑,这里面没有一样是我擅长的,最多是感兴趣,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拍摄。

开始以为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一个人参与所有环节,但是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容易,结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完全达不到起初的预想,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那么的小。

《定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定位,专注打造自己的强项能力。就像在团队中,我每个流程都想自己做,但是没有一件做得好,假如专注一个方面,把一个环节做好,在这个团队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专业吧!

也有人觉得,人生不应该被定位限制啊,人生不应该是有无数种可能的吗?是啊,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你一定没少被人定位,被家长定位、被老师定位、被陌生人定位……有时会被这些定位限制,但那一定是因为,你从没思考过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从未认真给自己定位。

难道学历低每个月就只能领不到三千的月薪吗?难道长相平凡就不能找个帅哥谈恋爱吗?难道家里没有矿就只能怨天尤人吗?不是吧!就算别人给你这样定位,你也只会嗤之以鼻,内心不服,凭什么!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给自己一次认真的定位,不给自己限制,这才是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书中说,“定位”的最新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学会认识自己,给自己重新定位,并且相信外部力量的强大,就是一种心智的转变,老人总说一句话“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说的不是个子长大,而是心智的变化,可想而知,心智的转变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动的。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

虽然Mike一上来用一句话就概括完《定位》:讲述心理学常识——人由此及彼的偏见。之后就再也没聊书的内容,但他却以精巧细致的解析,加上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趣闻,完美诠释了“定位”如何应用在当下互联网商业里。

《定位》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解释一个道理: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而一开始种下的理念几乎不会主动替换。成功的新兴公司所能寻找的就是在人们不断变化增长的需求里抢先挖掘占领一片新领土,而不是以同样的发展方式和原来的领先者正面对抗。即使是老二,而得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完全照抄第一名基本必死。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领先者有时也会糊涂,而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会让整个局势不断逆转——所以书里有不少增补的地方,是作者出来给自己打脸,承认当年的“预测“错了。但大体上,这个理论还是挺实在的。

这就是商业上的基本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定位就是在解决一个公司作为独立个体所需要思考的哲学问题。当然,比自然人思考更加实际一点的就是:公司思考这些问题,有个必须的检验指标:生存下去。自然人可以在忙里偷闲想这些问题打发时间,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那么人就可以容光焕发地打好鸡血应对眼前的苟且;如果没有答案,人也可以萎靡不振地混下去等待诗的远方。但公司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生存单位,思考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目的:如何在当前的环境里找到生存发展资源。以前很多公司无论地域还是行业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而互联网所带来的连接/互动/协同(引自Mike的PPT)正在渗透和打破这个“范围“。在不同的地域或者领域里,波及的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但这个趋势无可避免。在国内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下,本土互联网商业非常给力。

对于个人来说,思考哲学问题也越来越现实——随着多样化的发展,群体划分也越来越细,随着我们身上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强,自然人越来越像个公司。当我们思考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很难再像古人躲在被遗忘的清静角落,让脑袋一日千里地奔袭——现在我们更多地是走向即时表达与互动。而公司也不能再用一种模式吃天下,企业文化越有人性的公司,生存能力也越强——那些看似务虚的无用之事,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4

有幸拜读了《定位》这本经典好书,里面提到的核心思维是需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并在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到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则的理解中,用户最多只能记住行业的前两名,所以占领用户心智更是关乎企业的死生,就像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稳固占领凉茶领域的前两名,和其正尽管使出很大力气,仍然无法超越前两名。

定位理论的背景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无时不刻被周边的各种信息包围,例如APP广告弹窗、电梯海报、公交车海报、电视广告,等等,过度的商业传播如何让企业的产品能在用户心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定位理论的背景。

成为第一,或成为某方面的第一

如何在过度传播的时代占领一席之地呢?用户提出了要成为第一,或者行业某个方面的第一。比如你技术牛逼,像掌握了太空技术,那你可以像埃隆马斯克那样,进入一个完全无竞争领域,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acex,如果你掌握了电动车技术,就可以“发明”电动车特斯拉,如果你服务牛逼,像海底捞一样可以将服务做到极致,那你也可以占领火锅市场的no。 。就是说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

消费者认知模式

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不是用你的产品去实现,而是通过用户的心智认知去实现,也就是说用户在心理印象是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

我们不能强行去改变用户的心智认知,只能引导他将你的产品进行分类,并在他的脑海里占据一个位置。因为人类的认知有限,特别是在信息处理上,人类记忆很难超过7件事。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建立产品第一次在用户心中的认知,用户更愿意相信的事情是什么,是建立消费者认知,二不是建立产品认知。比如像小米主打性价比,主打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当小米开始做高端机时,高端机很难得到市场认同,人们更愿意买华为或者苹果,因为才是高端人士的象征。

不要挑战第一,最好另辟蹊径

一旦品牌在竞争市场成为第一,最好就不要妄图去挑战它了,而应该另外建立一个方面的第一。因为第一是消费者促成的第一,你很难去改变用户的认知,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占据了凉茶市场的头两名,在杀入的和其正怎样也很难杀出重围。

最牛逼的品牌可以代表一个品类

这是定位理论的最高境界了,一个产品就相当于代表了一个品类,比如合生元就代表了儿童益生菌,可口可乐代表了可乐。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5

今天,“定位”一词已成为最重要的、使用最广泛而频繁的战略术语之一。本书出版于1981年,两位作者均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为背景对传播以及定位进行了分析。三十多年前的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已然是一个媒介众多、产品丰富、宣传手段层出不穷的社会,出现了传播过度导致信息大量流失的问题,宣传的产品想要在人们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已经很难,更何况是商品经济极度发达、世界市场愈发广袤的今天呢?因此,本书在出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不仅仅在当时,甚至在今天和往后未来几十年都仍然适用的营销法则:定位。

那么何谓“定位”呢?我们常常觉得定位无非是公司和企业本身对于自己所在位置的认知,却忽略了公司和企业在预期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而这恰恰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本书为“定位”做出了一个概念性的解释,即: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流通速度大大的加强,人们接受信息过多,才更加需要一个鲜明而简短的定位来稳固企业的位置。在大脑备受骚扰的情况下,人们会在脑中有意识地形成产品阶梯,将脑中记得的产品分为一二三等。例如可口可乐是可乐中的龙头老大,百事与七喜排名二三,而其它并不鲜明的汽水品牌则淹没在众多产品里无出头之日。

因此本书提出,要想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短处和长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争当第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们永远会记得第一,第二却极其容易被视而不见。除了书中所举的第一个飞越太平洋的例子外,今天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真功夫”是我国第一个定位为“蒸米饭快餐”的,它也许不是第一个蒸米饭快餐品牌,却由此占领了预期客户心目中第一个蒸米饭快餐的定位。这正对应了书中所点明的,不需要事实上你是否是第一,只需要人们认为你是第一即可。这也正是本书反复提出的,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在中国的典型案例。

能够成为领导者自然是最佳选择,然而领导者也并非凭借第一的名气便能处处得志。如书中所说,在任何产品类别中,第一品牌的销量总是大大超过第二的品牌,然而一旦在营销中领先的公司在新产品类别中没有争得第一,该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好比可口可乐虽然已经是汽水的领导品牌,它旗下所推出的运动饮料却无法和“第一”的运动饮料品牌竞争,正是由于人们不仅对品牌有其相应定位,也对该品牌所代表的一类产品有相应定位导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数一数二的快餐品牌,但它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米饭和粥却十分不受欢迎,因为这不符合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顾客心中“美式快餐”的定位。这也是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产品的实力,事实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是行不通的,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思维的客观性,形成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必须明白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宣传。

对于追随者来说,它们则要更见缝插针地寻找人们头脑里还未被定位的部分,或者想方设法为竞争者重新确立定位。不需追求人人满意,只要预期客户明白你能够给与他们什么就够了。例如五谷道场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的、非油炸方便面”,不仅简单明了,且将其它油炸方便面都重新定位为了非健康食品,达到在方便面市场中突出重围的效果。

归根结底,定位的关键还是在于简单化、明确化、客观化。企业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当作定位强加于顾客头脑中,那只会使预期客户产生排斥心理。

许多企业依赖自己建立起的品牌地位进行产品延伸,大多数企业都将产品延伸看作良好的战术,本书却把产品延伸归类为“陷阱”,归类为短期有益长期不利的下策。因为产品的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在人们头脑中拥有巩固地位意味着某个品牌变成了通用名称的代名词,过多的产品延伸只会让人们混淆而产生厌烦。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尤为重要。一个含义不好或是会与原产品混淆的名字,很容易使产品走上销售的下坡路,因为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实际上打入人们头脑的是产品的“名字”。而坏名字自然会产生坏名声,一个坏的产品名字极有可能影响到企业本身。

定位不只是对产品而言,在本书看来,对公司、对国家、对服务甚至对一个人自己都可以进行定位。以个人来说,定位要求我们职业专长化,选定某个具体的位置与自我联系起来,树立专家地位。其次要勇于与竞争对手搏斗,然而要尽量避免与领先者正面交锋。其三树立坚持的理念,确定基本定位战略之后就要坚持下去。最后是懂得限制创造性,这是定位思维的重点。这些不仅是个人通往成功的关键,更是企业、社会、国家成功的关键。

定位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