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陆游古诗冬夜读书示子津

古人读书学习是不留余力的,

但是青少年时代所花的工夫往往要到老时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只是毕竟是不完善的,

要深刻的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吧!要把从书上得到的理论消化在实践当中才行!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2.《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3.陆游教子的古诗,如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上西楼(一名相见欢)江头绿暗红稀,燕交飞。忽到当年行处、恨依依。

洒清泪,叹人事,与心违。满酌玉壶花露、送春归。

大圣乐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

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

须臾便是华颠。好收拾形体归自然。

又何须著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太平时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行人别有凄凉意。

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月上海棠兰房绣户厌厌病。

叹春酲、和闷甚时醒。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

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熏笼消歇沉烟冷。

泪痕深、展转看花影。漫拥余香,怎禁他、峭寒孤枕。

西窗晓,几声银瓶玉井。月照梨花霁景风软,烟江春涨。

小合无人,绣帘半上。花外姊妹相呼,约樗蒲。

修蛾忘了章台样,细思一饷,感事添惆怅。胸酥臂玉消减,拟觅双鱼,倩传书。

月照梨花闷已萦损,那堪多病。几曲屏山,伴人昼静。

梁燕催起犹慵,换熏笼。新愁旧恨何时尽,渐凋绿鬓,小雨知花信。

芳笺寄与何处,绣阁珠栊,柳阴中。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木兰花慢阅邯郸梦境,叹绿鬓、早霜侵。

奈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

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星坛夜学步虚吟。

露冷透瑶簪。对翠凤披云,青鸾溯月,宫阙萧森。

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駸駸。

上西楼(一名相见欢)江头绿暗红稀,燕交飞。忽到当年行处、恨依依。

洒清泪,叹人事,与心违。满酌玉壶花露、送春归。

大圣乐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

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

须臾便是华颠。好收拾形体归自然。

又何须著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太平时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行人别有凄凉意。

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月上海棠兰房绣户厌厌病。

叹春酲、和闷甚时醒。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

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熏笼消歇沉烟冷。

泪痕深、展转看花影。漫拥余香,怎禁他、峭寒孤枕。

西窗晓,几声银瓶玉井。月照梨花霁景风软,烟江春涨。

小合无人,绣帘半上。花外姊妹相呼,约樗蒲。

修蛾忘了章台样,细思一饷,感事添惆怅。胸酥臂玉消减,拟觅双鱼,倩传书。

月照梨花闷已萦损,那堪多病。几曲屏山,伴人昼静。

梁燕催起犹慵,换熏笼。新愁旧恨何时尽,渐凋绿鬓,小雨知花信。

芳笺寄与何处,绣阁珠栊,柳阴中。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木兰花慢阅邯郸梦境,叹绿鬓、早霜侵。

奈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

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星坛夜学步虚吟。

露冷透瑶簪。对翠凤披云,青鸾溯月,宫阙萧森。

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駸駸。

水调歌头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水龙吟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悄无言、魂消肠断。

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水龙吟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

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

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惆怅年华暗换。

黯销魂、雨收云散。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

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观。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玉胡蝶倦客平生行处,坠鞭京洛,解佩潇湘。此夕何年,来赋宋玉高唐。

绣帘开、香尘乍起,莲步稳、银烛分行。暗端相。

燕羞莺妒,蝶绕。

4.陆游古诗冬夜读书示子津

古人读书学习是不留余力的, 但是青少年时代所花的工夫往往要到老时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只是毕竟是不完善的, 要深刻的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吧!要把从书上得到的理论消化在实践当中才行!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5.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律》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言】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译文】

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当然自己不可以满足在这不完整的书本内容的东西了。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6.冬夜读书示( )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其一)

【南宋】陆游 体裁:【七言绝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折叠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二)

南宋·陆游

易经独不遭秦火,

字字皆如见圣人。

汝始弱龄吾已耄,

要当致力各终身。

折叠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南宋·陆游

宦途至老无余俸,

贫悴还如筮仕初。

赖有一筹胜富贵,

小儿读遍旧藏书。

折叠冬夜读书示子聿(其四)

南宋·陆游

世间万事有乘除,

自笑羸然七十余。

布被藜羹缘未尽,

闭门更读数年书。

折叠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五)

南宋·陆游

简断编残字欲无,

吾儿不负乃翁书。

绝胜锁向朱门里,

整整牙签饱蠹鱼。

折叠冬夜读书示子聿(其六)

南宋· 陆游

圣师虽远有遗经,

万世犹传旧典刑。

白首自怜心未死,

夜窗风雪一灯青。

折叠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七)

南宋·陆游

读书万卷不谋食,

脱粟在傍书在前。

要识从来会心处,

曲肱饮水亦\。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