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庐山云雾的诗句

900多年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遍游庐山之后,和他的友人黄山谷来到西林寺,观看了寺 内所有的题诗,却找不到佳作。

他感慨之余,遥望寺外青翠的群山,苦思冥想。然后索笔题诗于壁 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写前两句时,为 他托砚的黄山谷尚自觉平平,但当他写到后两句时,便惊叹不巳,激动得几乎掉下手中的砚台。 这诗富有哲理,倒也概括了庐山神奇的意境。

然而,我以为,庐山最神奇的莫过于庐山云雾。郭沫若有诗云:“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

庐山的云雾之美在于它瞬息万变,云遮雾障,使诗意 的庐山具有更为神秘莫测的境界。 我第一次上庐山是春夏之交只身一人徒步上去的。

在未上庐山之前,有人对我说,你从三峡 来,那才叫名山大川,再看庐山,那庐山不过尔尔;你又到过骊山,那庐山传说就是秦始皇用黎山 老母的红线编织成一条威力无比的神鞭,将骊山的一半驱赶到那里去的,如今庐山九十九峰与谷,是九十九鞭抽打的痕迹。庐山的俊伟诡特,我决定慢慢地体味、欣赏。

汽车将我们送到了海拔1167米的牯岭街,下车后我便按图索骥,去游览名胜古迹。行行复 行行,匍匐复匍匐,听悦耳之流泉,赏欲坠之危崖,比乘车当然更有乐趣。

晴朗的日子里,庐山是奔放的。顺着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一路过来,千山 万壑,层层叠叠的瀑布、溪水从高高的山顶逶迤而下,颇有千万匹脱缰的马群直奔 鄱阳平野之 势。

山显得突兀峥嵘,令人激越。而在云雾迷漫之际,庐山却又是另一番情调。

一山飞峙,影落鄱 湖,气吞长江,庐山变得柔和而幽深。看山,那山若隐若现没有际涯;看林,那林恍惚迷茫没有尽 头。

云生雾起之时,牯岭街更加俊丽多姿,它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或隐现于重云薄 雾之中,或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牯岭街有“云中山城”之称。

山间踽行,那恬淡之情是浓郁的。林梢薄雾螟晦,流云绕山浮度,淡霭萦谷游移,轻柔的风散 发着野花的香味,山涧的泉水是这天地间唯一美妙的音响,颇显出“山静似太古”的意味。

翻山过悬索桥,问三宝树方向,由于悬索桥至电站大坝走近路要继续翻山,毕竟是初游庐山,且是一人单行,云雾作崇,使我迷路。只见云雾似飘纱,从眼前轻盈舞去;有时如团絮,自身后滚 滚裹来;云海起时,无边无际,恍若置身大海中的孤岛;若风急云泻,势如瀑布,令人迷茫,令人 胆寒。

前不靠村,后不靠店,问道无人,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这时想起人生道路,像我这号 人,在官场上没有后台,没有靠山,况是从经验中成熟,刻苦耐劳占了百分之九十五。

然而,到如 今人生道路上,官司蒙冤,小人进馋。正像这庐山的云雾,我的面目被一层很厚的雾纱遮住,世人 有所不知。

其实庐山是政治的山,一个庐山会议有多少高级人物在此蒙冤,我这个小人物这点小事 又算得了什么。 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芦林湖,名胜一个个过去了。

此时,路遇两对青年男女,有了同路 人,相问后知道。一对是武汉的应届毕业生,因学校给人借用考试,放几天假,他俩兴致很浓,一 路又说又笑,谈情说爱,热情总是多余的;一对是郑州来的工厂工人,新婚夫妇,也许是旅途劳 累,新娘总是要向新郎撤点娇:“走不动了,坐下来歇歇嘛!”相比较而言,我单身一人走起来的速 度总是要比他们快,我不一会就走到了他们的前面去了。

到芦林大桥,云雾浓郁,开始化作雨了,适遇载客的小面包车过来,热情的主人,问我们到哪 里去,我说去庐山会议旧址,她说:“我带你去,不收钱;只是下庐山回九江只收10元钱”。我 说,我不想乘车,想多看看,好客的车主妇下了车,就差一点没有拉你上车,说什么也要带你去。

她说现在当好人、学雷锋,也不被人理解,这是什么云雾搅的。 车行在庐山,我们饱览庐山云雾奇景。

只见云团伴随着雾气在山峡之上飞腾,追逐着,推挤 着,弥合着,“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荡漾着,使峰壑潜形,令楼台飘渺,似实而虚,似近而远。

纵览云飞,仿佛飞渡的乱云浓雾要将那松枝揉断,亭阁吞噬似的。我们坐在 车上,那浓重的云雾竟从外边流入车厢之内。

使人觉得高车如轻帆,漂泊于云海雾涛之中。庐山云 雾,使人间变得更加神奇无比了。

庐山归来,我从不写诗的人也写了一首《登庐山,步苏东坡《题西林壁》韵》: 烟波缥缈隐险峰, 上下左右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云雾漫山中。

2.描写庐山云雾的古诗有哪些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唐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行无题·咫尺愁风雨》 唐 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3.形容云雾得诗句

形容云雾的诗句有:

1、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梅雨》唐代:杜甫

翻译: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2、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翻译: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3、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登河北城楼作》唐代:王维

翻译: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院落,那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

4、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唐代:李白

翻译:最喜欢您心如山岳终不改变,真想随您不管去作什么。

5、沥滴渗淫,荟蔚云雾,涓流泱瀼,莫不来注。——《海赋》魏晋:木华

翻译:点点的水滴汇成溪水,涓涓细流从山涧流出,山顶云雾弥漫,山下河水潺潺,无不流向大海。

4.小学生描写庐山云雾的诗词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寄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在很大程度上与云雾有关。庐山的雾在山下看是云,远远望去像是扣在山顶的雪白毡帽或是缠绕腰间的轻衣薄纱。当人们在山上看雾,四顾茫茫,不但远处的峰石草木于雾中亦隐亦现,连自己都是常常处于浓雾之中。庐山的云海更是变幻多姿,深受人们称赞。如清代作家张维屏写道,庐山的云“瞬息之间,弥漫四合,其白如雪,其软如绵,其光如银,其阔如海,薄或如絮、厚或如毡、动或如烟,静或如波。”由此可见山上的美景,真是令人赏心悦目。鲍照的“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让我们了解到庐山起雾之早,范围之广。钱羽甚至“只疑云雾窟”,认为庐山之中就像有云雾的源泉一般,令人不得不问“庐山的云雾果真如此之盛”?依据现在的纪录,庐山全年平均雾日191天。5-6月多雾,有雾日20天,7月少雾也有13天。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的。

5.描写庐山云雾飘渺的诗句有哪些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6.描写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的古诗句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黄山:

山外春归百花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绿满黄山夏更幽,清岚往复壑间流。登高快胜穿空箭,避暑凉生碎玉楼。出岫寒云常步雨,藏风深谷早交秋。长廊夜话无蚊扰,仙境蓬莱任遨游

更有秋容写不得,白云碧汉映丹枫

壑远潭清水亦香,黄山缥缈惹仙藏。琼林萧瑟寒光紫,翠雾迷蒙瘦菊黄。雁过高峰松碍翅,袁尝野味果充肠。微丹落叶飘飘舞,碧幛晴空万里长

清人王国相有《黄山对雪》歌曰:“黄山峰六六,面面青芙蓉。一夜经天绘,丰姿别样工。或为隋宫女,粉黛三千从;或为商山皓,须发皤然翁;苍松不可辨,夭娇成玉龙。洞口杳无迹,一片白云封。岂是知微目,晶晶天都中?岂是六郎粉,灼灼莲花容?弥天云母帐,匝地水晶栊。怪哉黄山一旦成白岳,三十六峰太素宫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