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
1. 王之涣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2. 裴说 【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3. 柳氏 【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4. 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 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5.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6. 刘禹锡 【别苏州二首】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7. 戎昱 【征人归乡】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8. 杨巨源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9. 刘禹锡 【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10. 张籍 【忆远】
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2.杨柳的送别诗句
有关杨柳送别的诗句: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3.关于杨柳送别的古诗
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描写爱情悲剧,抒写感世伤怀之情的:“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
4.古诗中杨柳代表着什么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5.5首含杨柳的诗句并说出其中杨柳的象征意义
【送别】
作者不明称为: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代表离别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
情思缠绵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乡的象征
6.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7.描写柳树的诗中送别的诗句是什么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埕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雍裕之的《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罗隐的《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