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法制的古诗句

歌诗谣》之一百八十六 遵纪守法三句半

姒传双

引言

1.旧有《莫争打》一诗

时闲愤怒便引拳,

招引官方在眼前。

下狱戴枷遭责罚,

更须枉费几文钱。

2.旧有《莫应对》一诗

人来骂我逞无明,

我若还他便斗争。

听似不闻休应对,

一支莲在火中生。

3.旧有《戒争地诗》

他侵我界是无良,

我与他争未是长。

布施与他三尺地,

休夸谁弱又谁强。

2.弘扬法治精神诗歌

宪法规定讲明确,要用法律来治国;经济建设有保证,人民才有好生活。

每个公民要学法,又利国来又利家;学好法律走正道,免得跌倒掉悬崖。

大阳一出乌云散,锣鼓一响虎逃山; 人人懂法一身胆,坏蛋露头无路钻。

要吃甘蒸把土壅,要吃蜜糖养蜜蜂;要想社会得安定,学法用法莫放松。

播谷不忘先催芽,织布不忘先纺纱;开车不忘方向盘,致富不忘先学法。

饼香全靠有乏麻,园香全靠有红花;丰收全靠勤劳动,幸福全靠法当家。

有章有节文不乱,有词有谱才成歌;依法治国党决定,江山稳固民欢乐。

打狗就要棒槌敲,打蛇就要金竹条;哪个犯罪触刑律,要你有翅也难逃。

天罗地网密又牢,刑法好比斩妖刀;你若以身来试法,不断头来也断腰。

落雨因为天起云,水流因为地不平;人心不足蛇吞象,盗窃犯罪法无情。

短命不过路边卒,又挨割来又挨烧;拐卖妇女犯国法,莫要拿头去碰刀。

老虎屁股莫要摸,刀口蜜糖莫桑尝;吸毒害国又害已,飞蛾扑火自遭殃。

种田就要播好秧,砌屋就要砌好墙;四化宏图要实现,依法治国要加强。

没有竹篱船难行,没有秤砣秤难称;没有弯弓箭难射, 没有法治国难兴。

人靠法律不怕妖,不怕台风不怕礁;不怕沙鱼翻恶浪,不怕征程万里遥。

挑水淋花花更鲜,肥土种瓜瓜更甜; 依法治国国兴盛,长治久安万万年。

之二:普法四字经

当今社会,法治文明;不学法律,寸步难行;

普法诗句,通俗易懂;如有不妥,敬请批评。

国家宪法,法制根本;合法权益,依法保证;

法定义务,必须履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有法必依,违法必惩;学好刑法,远离牢门;

杀人偿命,犯罪判刑;负案逃跑,罪加一等;

包庇窝赃,惹祸上身;抗拒从严,坦白从轻。

治安管理,维护安宁;罚款拘留,处罚类型;

超过半年,不再追问;传唤时限,十二时辰;

抗拒处罚,强制执行。熟悉民法,避免纠纷;

借钱立据,还债收凭;生意往来,要签合同;

遇到麻烦,具状诉讼;不服初判,可打二审。

婚姻大事,有法可循;近亲三代,禁止结婚;

婚姻自由,买卖不成;夫妻关系,登记确定;

女方招郎,一视同仁;计划生育,法规省定;

最好一个,二胎申请;己生二孩,结扎避孕;

超生受罚,生育凭证;少生优育,利国利民。

义务教育,依法实行;时间九年,读完初中;

其间失学,父母责任;企业老板,禁用童工;

尊重老师,爱护学生。法律保护,妇女老人;

权利地位,男女平等;敬老养老,子孙责任;

老有所乐,夕阳正红;歧视虐待,违法判刑。评论|给力1不给力

3.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的古诗

作为一个公民,如何的去维护宪法的权威

1,首先,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因此,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法制环境,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证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公民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人权意识、契约意识、主人翁意识、监督意识、守法意识和诉讼意识是现代法治社会中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六大宪法意识。这六大宪法意识构成了现代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法律文化环境。只有上述宪法意识的支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才能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才能实现。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宪法意识的培养对于自己人格健全的重要意义所在,使宪法意识真正成为公民人格心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意识。提到宪法意识,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般的法律意识。但是,宪法意识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法律意识。它是人们对宪法在调整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过程中特殊作用的认识,是宪法权威在人们头脑中的直接体现。宪法意识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是人们自觉地运用宪法的理念思考、判断、处理各种问题的心理特征的生动写照。所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维护一国宪法权威的前提

2,如何去维护宪法的权威

(1)宣传宪法精神,就是要在广大公民内心中进一步牢固树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观念、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观念,增强公民对宪法的忠诚与信仰,提高公民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2)宣传宪法和法律,增强宪法观念,还应该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同我们公民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要用群众最容易懂的语言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宣传,以引起人们学法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宣传宪法和法律工作中应当努力把握的联系实际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也是我们改进工作作风、改进审判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宣传,每一个公民都能回过头,再读一读宪法的每一个条文,问一问自己,宪法规定的个人权利是不是得到充分保障,也问一问自己是否忠实地履行了宪法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的每一名工作人员,也再读一读宪法的每一个条款,问一问自己,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是不是始终忠诚于宪法。

(3)义务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在享受权利同时要履行自己应有的义务

我们深知,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强信心,必然依托于对宪法的忠诚和信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托于人们宪法观念的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依托于我们对宪法精神正确与坚定不移的贯彻;而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宪法观念的增强,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水平的提高,必然转化为支持人民法院工作的强大力量。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要迅速行动起来,以最大的热情、最神圣的责任感,投身于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去,把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落实宪法精神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4.关于“法制”的古诗有哪些

1.(唐) 韩愈《寄卢仝》

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2.(宋)苏轼《石鼓》

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3.(宋)陆游《秋怀》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

4.(宋)苏辙《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还家彩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5.(宋)并叙《次韵子瞻见寄》

矫时自信力不足,从政敢谓学已优。闭门却扫谁与语,画梦时作钧天游。自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

6.(宋) 陈襄《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7.(宋)高斯得《孤愤吟上十韵》

每篇必寓忧世怀,直笔宁愁当国忤。法律森严信殊绝,对属始终无龃龉。嗟予衰老才力弱,稽首名贤晨夕慕。忧来援笔偶成章,力戒负囊毋辄露。

8.(宋)毛直方《赠督师曹将军》

泰阶煌煌色已齐,祥飙为扫蚩尤旗。幅员浩荡春台熙,不遗桴鼓惊锄犁。羽林宿卫环三陲,居安节虑忘战危。整暇自许忘其机,司马八法律以规。蒐苗狝狩凛弗违,碧油有幢俨军师。

9.(宋)梅尧臣《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疾苦无不求,前人唯法律。昼锦荣既浮,康民美方溢。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

10.(宋)张镃《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懒情妨勇志,闇识乖明时。昔人嗟远矣,有梦那见之。百计谐余衷,第一证以诗。合处即券钥,宁问渠为谁。端居逼仄胸,旦旦荆榛披。又如涸辙鲂,纵漾清塘陂。宗旨要领会,法律忌脱遗。

5.形容法治的诗句

1、法制自作为

杜牧

《感怀诗一首 时沧州用兵。》

2、法制困探囊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3、勿但施法制

陈深

《送许希元尉德清》

4、法制适中变

葛立方

《题盐仓壁》

5、三行何法制

胡寅

《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