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教案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

2.求小学古诗教案一份直接要内容不要连接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 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

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

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

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

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

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3.求小学古诗教案一份

3。

2,引导学生诵读,背诵,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能力。)

1,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以及词语的意思、齐读、表演读等方式。

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1、指名背诵《所见》。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 教学目标,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 1,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如,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背过的古诗,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分解任务,明确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处处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生动地学习、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发展个性。) 1。

如“毕竟”“惜”“无穷”等。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 1、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不断积累,不断迁移、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细流”“树阴”等。

2,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

2。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搜集整理以前读,扎实训练,夯实基础、采用范读、领读,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教师巡视指导。

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为学新知做准备。

2,如。)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1: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 4、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是什么季节、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 (引发自主学习,以吸收反馈、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培养识读能力。)

1、采用自读、对读、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促进学生感悟。) 1,为大家讲解。)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

2:“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激发阅读兴趣。)

1、诱导、辅导。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主动地。

2,以及古筝曲,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注意指导、引导。

如语言描述。

4.【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2古诗两首】

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投影片:自学提纲: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质疑——–解疑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4)练习背诵.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3、练习书写.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

5.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教案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 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

6.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2]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2]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2]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2]

却话:回头说,追述。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7.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教案

古诗《春晓》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诵。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景色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准备: 配合古诗意境的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指导语: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讨论: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觉? 指导语:这首古诗中说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听得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教师采用互助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字、词及古诗的含义。

A、生生互动 幼儿之间互相解决,由理解的幼儿讲解给未明白的幼儿听。 B、师生互动 幼儿之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解释给幼儿理解。

四、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朗诵古诗。 教师首先让幼儿要感受到音乐和古诗之间的相似处,从而从内心体会春天的美景。

A、欣赏音乐 B、随音乐朗诵古诗 五、欣赏歌曲《春晓》,激发学习兴趣。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