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化用了或直接引用前人的名句

1.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引用了《诗经.子衿》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引用了《春残》

朝代:唐代

作者:翁宏

原文: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3.

滕王阁序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化用了庾信《华林园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2.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化用了或直接引用前

所谓用成句,就是在诗词创作中,把别人或别诗作中的一联或一句诗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1)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古诗十九首一)长恨皆欢浅,各在天一涯 (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2)泉上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唐·张佑《惠峙》)叫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宋·杨万里《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3)时情因客老,归梦入秋多 (唐·李成用《待旦》)故人经乱少,归梦入秋多 (宋·林京熙《客意》) 诗词借用成句情况有三 一是两人所写的诗句完全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决不是抄袭前人的诗句,因为他们长期浸淫在古人集子太久了,当他们遇到相同的精彩场景或灵魂底层悸动,此时情景与古人们心意相通,于是乎,激情流于笔下,于不知不觉中写出了与古人们相同的诗句或趁势使用了古人的句子。(1)山上乱云随手变,浙东飞雨过江来 (唐·殷光藩《喜雨》)天外海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2)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唐·牟融《陈使君山庄》)飞絮游丝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宋·方岳《题八士图》) (3)可怜怀抱向人尽。

欲问平安无使来 (唐·杜甫《所思》)行边使客引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唐·张藉《京州词》) (4)身着青衫骑恶马,东门之外无送者 (唐·张藉《伤客行》)身着青衫骑恶马,日行三百未嫌迟 (宋·王安石《戏蔡天启》) 二是两诗之中的字数略有增减。这种增减,或是减头去尾,由七言变为五言,或由五言变为七言,或是在一句诗中变换一个字,但我们在阅读时,在后者的作品中总能找出前人作品大致相同的影子,我认为这依然是借用成句。

李白在《秋浦歌》中写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元好问在《寄杨飞卿》中则有“西风白发三千丈,故国青山一万重”的诗句;在同代诗人中欧阳修写下了“饱食杜门何所事,日长偏与睡相宜”的诗句,苏轼则说“半脱纱巾落纨扇,日长惟有睡相宜”;唐代牟融唱出 “醉后不知明月上,狂歌直到夜深回”,陆龟蒙则吟诵着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三是两句涛虽然变化略大,但诗意却极其相似,这虽归为用成句的范围,但更准确地说应是化用前人诗句。

古诗词的用成句,最标准的应是借用一联才算是成句,不应只是一句,但笔者总是认为,一首诗的空间太小,能借用前人一句诗用在本作中,已经不算太少,故前文所举事例皆是一句诗,现举一些上下旬都基本相同的例子:(1)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欢乐极兮衰情多 (汉·刘彻《秋风辞》)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衰乐何其多 (唐·杜甫《美陂行》) (2)何事晴窗来笔砚,一杯相属更从客 (宋·苏轼《韩仲勉子文》)何日睛窗来笔砚,一尊相属要从容 (宋·黄庭坚《和高仲本喜相见))。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