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燮的《迎春》这首诗的诗词注音

注音及原文如下: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lǜ zhuǎn hóng jūn jiā qì tóng , jiān mó gǔ jī lè róng róng 。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bù xū yíng xiàng dōng jiāo qù , chūn zài qiān mén wàn hù zhōng 。

扩展资料

1、全诗翻译如下:

这是一年之中新旧交替,充满喜气的时候,路上车马行人众多,来往十分拥挤,但是大家都充满了喜悦之情。不需要赶着去往东郊,新春就在所有人的家里。

2、诗词注释:

鸿钧:大钧。指天或大自然。

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肩摩毂击:肩相摩,毂相击。形容行人车辆拥挤。

3、全诗赏析:

是描绘春节喜庆气氛的杰作。律转鸿钧,即指岁序更新;肩摩毂击,是写游人和车辆多得相互碰撞)此诗最后一句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新春佳节的无穷意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令人拍手叫绝。

2.《叶燮迎春》全诗的繁体字是什么

1.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2. 赏析:是描绘春节喜庆气氛的杰作。律转鸿钧,即指岁序更新,此诗妙就妙在最后一句,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新春佳节的无穷意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令人拍手叫绝。

3. 本诗出自叶燮的诗集。叶燮,清初诗论家。字星期,号己畦。嘉兴(今属浙江)人。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

4. 叶绍袁、沈宜修幼子。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任江苏宝应知县。任上,参加镇压三藩之乱和治理境内被黄河冲决的运河。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此外尚有讲星土之学的《江南星野辨》和诗文集《己畦集》。

5. 作为诗人的叶燮,在繁忙的公务政事之隙,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的社会现状,一腔悲愤之情溢于笔端,写下了反映宝应民生疾苦的《纪事杂诗十二首》,悉系发自肺¸之言,堪为史诗。

6. 《采柳谣》描述水患时的扰民,当时令百姓扎柳成埽用以培堤,“去年采东乡,今年采西乡,东西两乡柳,采之尽斧戕”,以致“境内一望空”,而这些“投之沧渊中,飘如马脱僵”。

7. 《衙前钟》等抨击上官、令史和大差们,不顾人民疾苦,索要“牺牲酒醴罗,玉帛交横陈”的供应,尤其是频繁的大役,搞得人诚惶诚恐,闻“钟”丧胆,惟恐“抗拂立粉齑”。

3.古诗《迎春》

《迎春》宋 韩琦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阑:栏杆。

折:损,意谓白雪减损了迎春花的嫩黄色。这两句大意是:纤弱细长的绿色枝条覆盖在栏杆上,嫩黄色的花朵顶风冒雪,凌寒开放,不怕把自己鲜艳的色泽损伤。

迎春花是早春开放的花卉,她不畏冰雪,不怕严寒,与玉梅、水仙、山茶合称“雪中四友”。迎春枝条细长呈蔓状,先开黄花,后长绿叶。

~是韩琦这首咏物小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迎春花的形和色,又突出了它“带雪冲寒”的品格,可谓形神兼备,状物毕肖。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赞颂她“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作了很好的铺垫。

4.关于春节的古诗两句不要有《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雪(南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守岁(北宋)苏轼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迎春 (清)叶燮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