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样写500字语文卷面分析

一、题型分析(说一下本张试卷有哪些题型,你觉得难度如何以及知识点覆盖如何)二、解答情况分析(你答错的地方好好分析一下原因)三、总结(客观评价一下你答本次试卷的成绩是否比上一次有进步,或是否令人满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范文: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加考试的总共有374人,其中最高分为 112分,最低分为 10分,平均分为75.6分.本次试卷共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18分);二、阅读(52分)1、文言文阅读(16分),2、现代文阅读(36分);三、作文(50分) .我们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这次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主要有两大板块:古诗词填空和名著填空.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前六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个别的有错别字,比如“东风不与周郎便”的“郎”,“千里共婵娟”的“婵”字.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有很多同学都答了最后两句.这是不正确的.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和现代文严春友的《大自然的语言》,课外的是毕淑敏的《进当铺的男孩》.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个别的同学对“患”的解释不清楚.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现代文阅读,总体上的感觉就是同学们在考场上阅读的程度还是不深、不细,这使答题的时候很不全面,或者大不到点子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尤其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分别从字词的认读,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概括,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比如课内的现代文阅读中答的最不理想的就是13题,从此题可看出同学们对议论文的知识掌握的不好,还不会很好的找论据论点,这在教师的教学中应是一个注意点.…… 范文仅供参考,你可以先看看……。

2.经典的古诗句及分析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表现手法:1,引典 2,象征 3,首尾呼应

注:“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思”读去声。因为律诗中不能一句出现三个平声。

文学常识: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著有《李义山诗集》

解释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题解: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典故

锦瑟:瑟的美称。无端:没来由的。五十弦:古瑟有五十弦。柱:弦的支柱。华年:美好的年华,指少年。两句写:听锦瑟的弦声,想起年轻时的往事,怅惘难言。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相思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晚唐诗人司空图曾引戴叔伦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蓝田山位于陕西蓝田,是著名的产玉之地。传说此山在阳光之下,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升腾,但美玉之精气远观如在,近观却无。故“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我最怕的就是最后一句,“已”一字,可怕至极。若非年少无知,何至如此!然人人最感叹之事,便是少年时景。

3.语文试卷诗歌鉴赏质量分析怎么写

行香子 上海道中

(清)袁通

算定归程,嫩约①分明。挂轻帆、江渡春申②。怪伊双桨,偏泥③人行。要等潮来,等潮去,等潮平。 酒也庸斟,梦也懒寻。照相思、一点秋灯。拥衾深坐,谁伴深更?有雨潇潇,风瑟瑟,雁声声。

注:①嫩约:不坚牢的信约。②春申:黄浦江在上海市内部分的别称。③泥:阻滞。

14.作品中的“上海道中”是 。(1分)

15.下列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算定”句说因急于还家而计算归程。表达了急于归家的心情。

B.“挂轻帆”中的“轻”字,既写船的轻快也写作者的轻松心情。

C.“怪伊双桨,偏泥人行”用拟人手法,更表现急切归家的心理。

D.“要等潮来”等三个三字句的叠用,透露出了无可奈何的心绪。

16.结合作品,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阕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14. 作品中的“上海道中”是 。(1分)

【参考答案】词题、题目、标题。

【测量目标】本题侧重考查诗词的文学常识。

【典型错误】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目要求,认为要写出“上海道中”在文中的意思,就回答了“春申”“春申江”“黄浦江上”“回上海途中”等,而实际上“上海道中”这四个字只有在作品的题目中出现了,而在正文中是没有的,所以正确答案是非常明显的。另有部分学生回答了“词名”,显然这些学生没有掌握好词的文学常识,其实没有“词名”一说,要么是“词牌”“词牌名”,但这里回答“词牌”“词牌名”也不正确。

【复习对策】多结合相关诗词复习诗词的文学常识。

16. 结合作品,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阕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附划线句:“拥衾深坐,谁伴更夜?有雨潇潇,风瑟瑟,雁声声”

【参考答案】

答案一: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手法1分)。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这时陪伴他的只有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景1分)。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情感2分)。(下同)

答案二: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他实写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拥衾独坐;虚写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充分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答案三:结尾画线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他首先问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谁来陪伴?然后回答:陪伴的只有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充分地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测量目标】本题全面考查学生在诗歌艺术手法上的把握和赏析的能力。

【典型错误】

1、部分学生断章取义,赏析角度没有针对整个划线句,只是针对划线的部分内容作回答,

如回答了只是针对后半句的“借景抒情”和“叠词”,显然是不全面的。

2、部分学生不理解“设问”和“反问”的区别,所以回答了“反问”。

3、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什么是角度,所以答案中根本没有写某一个角度,只是对划

线句进行笼统的分析。

4、部分学生答案没有语言次序,颠三倒四,没有按照一般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流程来答题。

【复习对策】

1、复习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首先要背出诗歌鉴赏有哪些手法。

2、根据诗歌作品来加强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的训练复习,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要掌握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流程,如手法+例句+渲染氛围+表现了人或景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4.卷面情况分析 500字 七年级 语文

语文卷面分析,就是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以利再战。它的的步骤一般可为;逐题分析,但这里不是说面面俱到的,而是把题目归类;

1,基础知识;它包括几题到几题,其中有–字词等,归纳一下你自己在哪方面掌握得好、比较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要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2,基本技能;它包括那几道题,包括句章等(用词造句、改病句、分析短文等等),总结一下,你哪部分回答得好、较好、哪些有待提高,也是要说出具体例子。

3,综合运用部分;这指的是作文,和上面部分一样。

4,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足,说说今后努力的方向、方式、方法。(这一步也可以在1、2、3里分别说一下)

其它科目大同小异,万事开头难,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5.语文卷面分析咋写

一、题型分析

(讲一下都出了什么题型)

二、知识点覆盖分析

(讲一下知识点覆盖范围,及分布情况)

三、题型难度分析

(讲一下难度分布情况)

四、总结

(说一下这次题出的好还是不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这样写:

一、题型分析

(说一下本张试卷有哪些题型,你觉得难度如何以及知识点覆盖如何)

二、解答情况分析

(你答错的地方好好分析一下原因)

三、总结

(客观评价一下你答本次试卷的成绩是否比上一次有进步,或是否令人满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八年级语文卷面分析

本次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加考试的总共有374人,其中最高分为 112分,最低分为 10分,平均分为75.6分。

本次试卷共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18分);二、阅读(52分)1、文言文阅读(16分),2、现代文阅读(36分);三、作文(50分) 。我们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这次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主要有两大板块:古诗词填空和名著填空。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

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前六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个别的有错别字,比如“东风不与周郎便”的“郎”,“千里共婵娟”的“婵”字。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有很多同学都答了最后两句。这是不正确的。

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和现代文严春友的《大自然的语言》,课外的是毕淑敏的《进当铺的男孩》。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个别的同学对“患”的解释不清楚。

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现代文阅读,总体上的感觉就是同学们在考场上阅读的程度还是不深、不细,这使答题的时候很不全面,或者大不到点子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

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尤其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

试题分别从字词的认读,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概括,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比如课内的现代文阅读中答的最不理想的就是13题,从此题可看出同学们对议论文的知识掌握的不好,还不会很好的找论据论点,这在教师的教学中应是一个注意点。

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字词的认读、词语的运用、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等一些最基础的题失分都不少,但更突出的是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能准确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必要的信息,也就是抓不住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即没有把握题干的特点,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

第三部分为话题作文。以“真情”为话题,这个作文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

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

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对考生来说,选题作文写作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

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也是要中心突出,所选材料不能偏离主题,不能偏离话题,文体也要明确,不能四不像。

作文语言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本次检测中既有它的进步方面,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进步方面: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文言古诗的背诵、仿句能力、换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不足之处: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

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2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

3作文分数普遍不高。作文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老大难,整个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上50分的寥寥无几,让人心理真不是滋味。

教学启示: 1、更。

7.八年级语文卷面分析

本次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加考试的总共有374人,其中最高分为 112分,最低分为 10分,平均分为75.6分。

本次试卷共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18分);二、阅读(52分)1、文言文阅读(16分),2、现代文阅读(36分);三、作文(50分) 。我们采取抽样的方法,对这次试卷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主要有两大板块:古诗词填空和名著填空。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

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前六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个别的有错别字,比如“东风不与周郎便”的“郎”,“千里共婵娟”的“婵”字。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句子,有很多同学都答了最后两句。这是不正确的。

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和现代文严春友的《大自然的语言》,课外的是毕淑敏的《进当铺的男孩》。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了83%。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个别的同学对“患”的解释不清楚。

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现代文阅读,总体上的感觉就是同学们在考场上阅读的程度还是不深、不细,这使答题的时候很不全面,或者大不到点子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

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尤其是问答题,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注重到读书方法和探究意识的考查。

试题分别从字词的认读,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概括,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考查。比如课内的现代文阅读中答的最不理想的就是13题,从此题可看出同学们对议论文的知识掌握的不好,还不会很好的找论据论点,这在教师的教学中应是一个注意点。

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字词的认读、词语的运用、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等一些最基础的题失分都不少,但更突出的是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能准确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必要的信息,也就是抓不住题眼、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即没有把握题干的特点,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

第三部分为话题作文。以“真情”为话题,这个作文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

阅读面窄,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

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对考生来说,选题作文写作选择的面更宽,灵活性更大,自由性更大。

试卷中的作文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对题目拟定,中心确立,文体选择,写法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有不少学生对这种要求把握不准,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也是要中心突出,所选材料不能偏离主题,不能偏离话题,文体也要明确,不能四不像。

作文语言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本次检测中既有它的进步方面,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进步方面: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文言古诗的背诵、仿句能力、换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不足之处: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

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2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

3作文分数普遍不高。作文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老大难,整个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上50分的寥寥无几,让人心理真不是滋味。

教学启示: 1、更新教学理。

8.初中语文卷面分析

一、试题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2012年我市中考语文命题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12年襄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考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原则,既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又加强考查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既体现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

做到学科特点鲜明、试题科学简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四大题27小题。

四大题中,“积累与运用”分值为20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分值为10分,(其中“口语交际”2分,“综合性学习”8分),“阅读与欣赏”分值为40分(其中“古诗词赏析”4分,“文言文阅读”10分,“现代文阅读”26分),“写作与表达”50分。三、卷面分析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1、改错并书写。此题满分值为2分,平均得分为1.76分。

本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改正错别字,二是将整个句子用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内。整体完成情况较差,有的误改了“荆、数”等字,有的找到了错字却把“复”改为“履”,还有抄写时把正确的字抄错的现象如“荆、襄”。

另外还有部分考生书写不规范、不整洁、不美观的问题。2、汉字注音。

此题满分值为2分,平均得分为1.77分。大部分考生能正确答题,出现的问题一是知识未掌握:部分考生不会读这两个字,因而未能正确注音造成失分;二是书写不规范:部分考生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不分,还有的考生声调标注不规范,第四声写得像一声,平翘不分,多音字辨识不清的情况。

3、成语运用。此题满分值为2分,平均得分为0.33分。

本题得分情况十分不理想。失分主要原因是不理解成语的意思及使用语境、对象导致误选。

4、病句辨析。此题满分值为2分,平均得分为1.69分。

有部分考生对病句常见病因掌握不牢固,不能准确判断语病出现的句子而失分。5、给新闻拟标题。

此题满分值为2分,平均得分为0.70分。本题失分情况严重,考生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题目看似和平时训练差不多,只需要在导语的基础上进行压缩,但此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使题目有了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需要考生认真审题才能写出正确答案,错误情况有:漏人物、事件等现象,句子不通顺现象等,更有部分考生完全没读懂,答案与标答南辕北辙,相去甚远。6、名著导读。

此题满分值为2分,平均得分为1.18分。不少考生由于错别字丢分严重,如把“史”写成“吏”;另外还有颠倒顺序和加字现象,更有些考生张冠李戴,不着边际。

7、古诗文默写。此题满分值为8分,平均得分为6.69分。

绝大多数考生能按要求默写出诗文名句,但本题得满分的考生并不多。失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错别字现象严重,如把“阑”写成“澜”;把“俱”写成“具”;把“士”写成“仕”;把“赢”写成“嬴”;二是写字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模糊,涂改严重;三是理解不透,掌握不牢,在理解默写部分,很多考生对《出师表》中的两句答成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把《破阵子》中的写成了描写军旅生活的句子;四是背诵不扎实,有些考生知下句不知上句,只能填写下句不能填写上句。第二板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口语交际。此题满分值为2分,平均得分为1.28分。

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得满分,这些考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审题到位,有称呼,语言得体,理由充分。失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审题不准,题意为邀请或劝说同学们和“我”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而不少考生理解为“我”个人想加入志愿者队伍;二是表述不准,题目是加入志愿者队伍,但是考生却表述为参加公益活动或是献爱心等;三是无称呼或指代不明,如称呼应该是“同学们”,考生却写成“大家”“你们”“父老乡亲们”等各种称呼。

9、综合性学习。此题满分值为8分,平均得分为5.79分。

第1小题续写宣传标语,很多考生在做题时没有认真读题,没有根据划线句去续写后半句,自己随意立句,与前半句语意不相关或字数不相等;答题不能从划线句中提取关键词与上句形成对应,如“常读书获益终身”。第2小题得分情况较第1小题好。

但也有部分考生不注意审题,将活动形式和活动步骤相互混淆或自己随意写活动形式,如“开展主题班会”,另外还有活动形式没有扣住读书这一主题,如“举行襄阳文化名人演讲比赛”。第3小题人均得分在1.75分,问题有两点:一是审题不清,未根据划线句仿写;二是主题不统一,未能围绕读书益处来写;三是搭配不当,句式不统一。

第4小题人均得分1.10分。问题一是有部分考生审题失误,未围绕如何读书作答;二是信息提炼不完整,多数考生只能答出其中一点就是“选择”;三是语言啰嗦,不能准确表达意思。

第三板块:阅读与欣赏。10~11.诗歌赏析。

此题满分值为4分,平均得分为1.43分。第10题失分的原因是考生不能正确解读题目,问的是字却写成短语,如“卷平冈”;另外分析原因错误严重,许多考生避重就轻,更有答非所问。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