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句的赏评是什么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杜甫——《绝句四首》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注释:题解:代宗宝二年(736),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四首绝句一挥而就。赏析:这幅“春景图”,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映衬成趣,瓦明开阔,人与物俱适,动与静结合;一派生机,千里春色,不仅描绘了祖国山川之多娇,又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怡悦。

这个是在百度上找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可以追问哦。

2.绝句的赏评

糁径

铺白毡, 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

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

似地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

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这一首《

》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

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

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

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

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3.求5篇古诗词的赏析文字~400字的如题~5篇400字的诗词赏析文字~尽

早发白帝城 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 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有《临川先生文集》. 塞下曲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单 于 夜 遁 逃.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

4.求一首古诗的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指杭州西湖,西子是指美女西施.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非常的漂亮怡人.形容西湖的湖光山色美艳迷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烩灸人口的诗篇,把西湖与美人西施相比,使人们对西湖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在此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对西湖美景也往往留连忘返.他作诗云: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这两首诗把西湖晴、雨、晨、暮的景色都巧妙地展现出来.西湖宛如一位江南少女,气质娴雅,精神灵秀,给人一种婀娜多姿又不流于娇柔做作的美感.。

5.求10首绝句加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欣赏 2009-08-15 21:12 《望庐山瀑布》欣赏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文解释】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

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词语解释】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诗文赏析】 三千飞流,九天直落。

具有如此雄浑的气魄与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古今恐怕只有诗仙李白一人。 这首诗中,有三个字用得十分精妙: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现出来:一个“挂”字描绘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一个“落”字点出了瀑布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通过这三个字的融会贯穿,仿佛庐山瀑布就在眼前。「入乎其内,发乎其外。

想落天外,形神兼备。」这是古人对此诗的评价,在众多的望瀑诗中此诗可谓佳品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杜甫——《绝句四首》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注释: 题解:代宗宝二年(736),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

6.求10首绝句加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望庐山瀑布》欣赏 2009-08-15 21:12 《望庐山瀑布》欣赏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文解释】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

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词语解释】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诗文赏析】 三千飞流,九天直落。

具有如此雄浑的气魄与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古今恐怕只有诗仙李白一人。 这首诗中,有三个字用得十分精妙: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现出来:一个“挂”字描绘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一个“落”字点出了瀑布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通过这三个字的融会贯穿,仿佛庐山瀑布就在眼前。「入乎其内,发乎其外。

想落天外,形神兼备。」这是古人对此诗的评价,在众多的望瀑诗中此诗可谓佳品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杜甫——《绝句四首》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注释: 题解:代宗宝二年(736),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