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关于”相隔很远,心却是在一起的”的诗句

1、《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代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译文: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5、《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2.最远的距离(古诗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心与心之间的冷漠。

在《十八岁的天空》中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句台词,里面说是出自《飞鸟集》的。可是泰戈尔的《飞鸟集》里根本没有任何相关的句子。

看了资料,有很多的说法。

如果问一下网友,这首诗是谁写的,几乎众口一词:作者是泰戈尔。

但去查找泰戈尔的诗集,居然查不到这首诗。

据说有上百万的网友追捧这首诗。打开搜索网站GOOGLE,输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查询,让人大吃一惊:竟然出现了近20万个搜索结果,而输入“泰戈尔”只有2.49万个搜索结果。打开百度,输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查询有400多万的结果,而输入“泰戈尔”有1100多万个搜索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的相关网页PAGEVIEW(页面浏览量)超过千万。随机将网页点开,发现这首诗及诗中句子以各种方式被引用着,有的将诗制作在个人主页上,有的给它配上音乐,有的衬上精美贴图,有的将诗设计成自己在BBS上发贴时的签名。个别网页还推出传递游戏,说将这首诗发给20个以上的网友,会心想事成,和自己相爱的人成为眷属……这首关于暗恋的哀婉诗歌感动的读者不下百万。

现在,这首诗也有了商业价值,唱片公司、广告公司、电视节目都开始引用,相关的电视剧也已经开拍。电视剧《似水年华》主创人员谈到创作这部电视剧的初衷时,就是为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首诗。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

却还得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

却还得装作毫不在意

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

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3.形容两人离得很近,但是心很远 的诗句

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 城

【鉴赏一】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鉴赏二】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鉴赏三】

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

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诗歌里表现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带有一种痛苦的思辩地忧伤。

顾城说他想“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可是“时间的马,累倒了。”即使在他最好的美丽诗篇里,他的悲伤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来。

4.有没有关于”相隔很远,心却是在一起的”的诗句

1、《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代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译文: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5、《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5.表示远处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寒食非长非短夜,春风不熟不寒天. ——(唐)白居易《寒食夜有怀》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唐)白居易《长恨歌》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唐)杜甫《九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风雨端阳生晦冥,泊罗无处吊英灵. ——(明)贝琼《已酉端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6.形容“距离”的诗句有哪些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徽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迢迢牵牛星》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