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雨字的古诗40首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1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14、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1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16、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王驾《雨晴》)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18、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李涉《牧童词》)19、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20、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7.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2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 》31.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32.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33.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韦应物《幽居》34.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35.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36.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方岳《听雨》37.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38.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39.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 40.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汉乐府《迢迢牵牛星》 41.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42.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43.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白居易《长恨歌》 44.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唐·白居易《浪淘沙》 45.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46.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7.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 48.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 49.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 50.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51.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52.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53.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54.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唐·崔颢《题潼关楼》 55.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2.【含有美字的古诗句5条】

1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2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3《诗·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5.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六朝,谢庄《月赋》)6.美人清江畔,是夜月吟苦.(王昌龄)7.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白居易《感镜》)8.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杜甫《寄韩谏议注》)9 临颖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10风兰舞幽香,雨叶堕寒滴.美人来不来,前山看向夕.【怀郑洎】孟迟。

3.有关韩字的诗句

《题寿安王主簿池馆》苏颋

洛邑通驰道,韩郊在属城。

《句》张籍

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

韩官迁掾曹,子随至荆门。

韩入为博士,崎岖送归轮。

《赠新平少年》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李白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李白

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李白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

《酷吏词》贯休

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

4.带 韩 字的诗句,急求..

久不见韩侍郎 白居易 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

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静吟乖月夜,闲醉旷花时。

还有愁同处,春风满鬓丝。无题二首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李白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

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

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

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5.搜集有“韩”字的诗词

1.故国三韩远,秋风客意多。

孤舟一夜梦,月落洞庭波。

——朴寅亮《舟中夜吟·奉使于宋》

2.《谒韩祠》 吴兴祚

(清康熙二十三年,两广总督吴兴祚参谒潮州韩文公祠所作并书的诗碑.) 过桥寻胜迹, 徙倚夕阳隈。 绿水迎潮去, 青山抱郭来。 文章随代起, 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 人心尚草莱。

3. 江天漠漠醉云遥,碑坊巍巍凌碧霄。

满廓风光收眼底,千年灵气聚林腰。

山川幸得韩公姓,神话更留湘子桥。

弊事于今除未尽,何时橡木荫吾潮

————–七律 初冬登韩祠

4.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南宋 杨万里

5.寄韩樽使北 首蓿峰寄家

6.陈州团练乃韩滔,讨伐梁山做将骁。 策马挥枪弓箭利,骠骑穿甲尽狂飙

7.幼学恩师韩少云,兼收并蓄更求新。 妆成绰约风姿美,唱罢铿锵韵味醇。 凄惋十娘足下泪,坚贞香草更传神。 升堂入室声请茂,佼佼梨园评剧人!

8.湘子桥东笔架山 遥吟秦岭雪蓝关 骑牛惯看桃花水 倚阁长披凤屿烟 霹雳弓开驰壮檄 清漪日丽济轻帆 薪传桂阙扬天海 巍巍韩祠共月娴

9.兵法过人谋略远,霸王恁地弃韩郎? 可伸可屈原非辱,能守能攻始是强。

10十面埋伏终自俘,八面威风反为奴; 刚阿难识妇人道,韩大将军却何如. 落得无节才亦疏,至死方知不如楚; 思之原为平常事,人生难为大丈夫

6.带韩 字的诗句,急求..拜托各位大神

虢国夫人夜游图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张丽华(559年—589年),南朝陈后主叔宝宠妃,出生兵家,以织席为生。朝上百官奏事,陈后主总是让张贵妃坐于膝上,张贵妃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奏章,熟稔心头,又能提出建议。

隋开皇八年(588年)隋军南下攻打建康,前线飞书告急,陈后主竟把急件放在张丽华的床头,忘记启封。 韩擒虎(538年—592年),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人。

隋初开国功臣之一。开皇八年(陈后主祯明二年、588年)十一月隋大举伐陈,擒虎以精兵五百,横江夜渡彩石,正月初七攻下姑孰(今安徽当涂),生擒樊巡,散骑常侍皋文奏大败逃回建康,接着擒虎向金陵进军。

同日贺若弼攻克钟山(建康城东),杨广派总管杜彦跟韩擒虎会师,驻扎新林(今江苏省江宁县西),任忠前往石子冈(今江宁县南)迎降,直入朱雀门,沿途陈军大溃,擒虎纵兵在金陵四处劫掠,至殿中不见陈后主,后于华林园内景阳楼畔的井下生俘陈叔宝,贺若弼把陈叔宝囚禁在德教殿。 我想这个典故就是出于此了,苏轼在这里的寓意应该类似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