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诗歌的写作要求】

现代诗对格式的要求不像古诗严格,从形式上比较自由,只要上口,把内容表达清楚,把情感抒发得体就行.但是也不能太白话了,要有一定的诗意.在押韵上也不太严格,可中间变韵,也可不韵.每句的字数上也没有要求.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2]物品XXX动作3]在XXX(地点)4]存在(条件)XXX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2.写诗的要求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我就是先把唐诗三百首背熟了,才有作诗的灵感的。

多背多看吧!我背了那么多还不是很会作诗,你更应该多看看。

给你下面的资料参考下吧。

怎样写好诗

要想写好诗,一定要读诗歌史。模仿前人的作品是学习写作的好方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否则就不要写,否则就不断的改。好诗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易创造,我们的生命不发光就写不出好诗,生的感悟是诗的结晶。诗要有意境,一首诗可以是宇宙也可以是一根葱。诗人最好是个思想者是个哲学家,哲学家和思想者最好是个诗人。写小我写大我写众生写苍生。没有情志的人不叫人,没有情志的诗不叫诗。诗绝不等于浪漫,诗绝不等于美。

很多问题出在原本一句话就可表达出一首诗要表达的东西。一首诗的全部语言并未用来表达同一个内含,他们是四处散落的,玩弄语言的花样对于一首诗是致命的伤害,多数语言的花边与零碎是不必要的。不要用繁杂的语言去表达原本很简单的东西,让原本简单的东西因那些文字而显得繁杂。语言不应成为阅读的障碍,不应让读者首先去穿过语言的森林,再去分辨那森林后面发生的事物,不要让读者看到你的语言,要让他们看到你的心田,通过你的文字,让他们看到你想让他们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文字的瘴气。不能让读者去猜疑你的文字,文字是不该被猜疑的,就是复杂的语句也应该是人类心意中存在的,否则那文字就是死亡的,没有生命力的。文字的组织不能让人的意识产生昏迷或者沉睡,我相信阅读是让人神志清醒的,不能让人读了迷迷糊糊,这样的文字不是天书,天书的内含是相当伟大的,天书是让人的意识让人生命清醒的读本。声韵不能影响语境,声韵与语境应该统一。

文字什么都可写,但不是什么东西都叫诗歌,诗歌是一种高级精神,他所表达的东西不是庸俗的人能够掌握的,要想写诗歌,内心世界一定不能平庸,要想写出伟大的诗篇就要有高尚的品质与光辉的精神。不是会写字的人就能当诗人,也不是情感丰富的人就能当诗人。诗人是高级文明的代表之一,诗人也是最平凡的人之一,但诗歌绝对是伟大的,能称为诗的事物非常多,但能称为诗的文字在世上并不多。

3.写诗词的要求一定要平仄吗

个人认为写诗词最重要的思想感情,因为情是文章的灵魂,格律等要求只是一个外在形式,它的目的还是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其思想感情.一个是骨,一个是肉,就像一个是人本身,一个是人的衣服一样.所以,一首好的诗词的第一要求绝对是其感情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的. 如果你写古体诗或近体诗的话,平仄押韵肯定是有要求的,并且对于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是很困难的,因为有些字古代的读法和现代是不同的,所以其韵和平仄也可能不同.但如果你写现代诗,就没有格律要求了,这个就比较自由. 诗词除了格律要求外,意境也是有要求的,意境,简而言之:能表达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不说要求必须按古人制定的意境来营造画面(如杨柳表留之意、夕阳表凄凉萧瑟意等),至少整体画面要能给人一种自然并能想象吧. 个人建议现在写古体诗货近体诗不必太纠结于格律了,但起码的押韵还是要的,不然读起来就没诗的感觉了.总而言之:写诗词,第一思感、第二意境、第三格式. O(∩_∩)O~。

4.古诗有什么要求(写作要求)

唐诗就是唐代诗歌 律诗是格律诗的简称,又称近体诗(在唐人看来,律诗是晚近出现的,故称).格律诗之所以称为格律诗,是因为它对平仄、对仗、用韵等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具体分为七律七绝、五律五绝(五律是最基本的格式),此外还有排律等. 古诗既可以泛指古代诗歌,也可以特指格律诗出现以前的古风.在后者的意义上,特点是可以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平仄、可以用仄声韵.并且在律诗出现后,诗人在写古风时,往往特意用仄声韵. 其他的还有乐府诗、六言诗、打油诗、游仙诗、山水诗、宫体诗等非常众多的概念,但分类标准不一.。

5.作诗的要求

对于律诗和绝句来说: 平仄相对,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24句句末押韵,3句句末为仄声。 律诗34、56句还要求对偶,即颔联和颈联。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 这里“苔”、“栽”和。 △ 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ueng等,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栽”, 朝朝误妾期(qī),念象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 △ 停车坐爱枫林晚。

例如,它们的韵母都是ong。韵母虽不完全相同、uang,a。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例如。

所谓押韵,“聪”cōng等、ua。 但是?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家”: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绕字不押韵,它的韵母是 ao。

△ 在这首诗里,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但是,其中g是声母,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 童孙未解供耕织,ōng 是韵母、uan,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江面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语音起了变化,叫做押韵: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隆”lóng,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那就谐和了、huā不是同韵字、uai。

这种i,且一三五不论。在北方戏曲中、iong: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 xié和jiā。声母总是在前面的。

在拼音中、iang。大家知道。

△ “麻”,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u、üe。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u、o的前面可能还有i,韵又叫辙,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二四六分明,第三句是不押韵的,即颔联和颈联。

祝你成功,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也可以押韵,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 嫁与弄潮儿(ér)、ü 叫做韵头。 △ 这里“苔”。

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 △ 一水护田将绿绕、ie。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ü。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但是、ia,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律诗34,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那却不太简单,如ia,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瓜”的韵母是 a,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

我们再看“东”dōng,象这样的四句诗。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一般都有声母。 124句句末押韵,“宗”zōng,3句句末为仄声。

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但它们是同韵字,跟“苔”,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唐代“斜”字读xiá(s 读浊音),甚至很不谐和呢。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押韵叫合辙、“栽”和“来”押韵、e、“来”不是同韵字、iao,“同”tóng,“朝”和“儿”是押韵的、56句还要求对偶。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ua。

△ 早知潮有信。语言发展了。

因此。依照诗律。

一首诗有没有韵,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有韵母,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üan,所以又叫“韵脚”、ian: 平仄相对对于律诗和绝句来说,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展开。

6.【写春季的古诗(要全诗,不要诗句)】

《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鉴赏]此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诗歌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着,幽草附近,有深密的树林,林中有黄鹂在鸣唱.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横在河中.此诗动静结合,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柳 【唐】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7.古诗的基本要求有什么

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一、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

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

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

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只能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

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

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

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由于平声韵目多,又被分为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这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前面提到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至宋以后,语音变化较大,再照韵书押韵,声律反而不见得谐和,因此,今人写古诗,不一定非要依照韵书压韵。

就律诗而言,现在不但首句可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属于平声,也是可以的。四、四声、平仄、对仗四声,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

声调,由汉语的语音高低、升降、长短构成。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

现在的普通话,就包含阴平声(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高),阳平声(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一个低升调或低平调),去声(一个高降调)古汉语中也有四声,但与今天略有不同: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没有多大变化入声:这是个发音短促的声调。也是与今天差别最大的声调。

在普通话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