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除夕古诗词各三首,不要太长.】
关于除夕的古诗1、北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3、唐·张说《钦州守岁》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关于春节的古诗1、文征明《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2、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3、查慎行《凤城新年词》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2.守岁诗的守岁诗
《守岁侍宴应制》 杜审言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共内人夜坐守岁》 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已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杜位宅守岁》 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3.守岁的诗怎么写
西京守岁
【作者: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守岁
【作者: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4.有关守岁的诗句和俗语或大家的文章
守岁源于何时?《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我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就是一例。
同样,苏轼的一首《守岁》也写出了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之情。
守岁
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过”,尚不“偏从此夜惜年华”,那么,“守岁”也就失其意义了。
5.求苏轼的《上元侍宴》《花影》《守岁诗》的赏析,要比较详细,不
《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1)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侍宴:臣子赴皇帝的宴会.(2)建章:宫殿名.(3)鹄[音”hú”]立:肃立.通明殿:宫殿名.[译文] 淡淡的月光,稀疏的星星围绕在建章宫,皇宫的气象犹如仙境一般,香烟缭绕.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通明殿前,等候皇帝驾到,这场景,就象一朵朵红云捧着玉皇大帝一般.《花影》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注释]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花影2.瑶台:华贵的亭台. 3.几度:几次. 4.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 6.教:让. 7.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专家小析 《花影》,初读这首诗,你会认为这是一首咏物诗,明白通俗;细细琢磨,才知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含蓄隐晦.原来是苏轼在慨叹他的政敌即那些所谓”熙丰小人”,他们在宋神宗死去、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时,全被贬谪(刚被太阳收拾去);而到高太后死去、哲宗亲政时,又全被起用了(又教明月送将来).这是苏轼一首用以抒发政敌被起用的愤懑诗.《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诗歌赏析】 宋代大诗人苏轼作的《岁晚三首》,苏轼的《守岁》是这样的:“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