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除夕古诗词各三首,不要太长.】

关于除夕的古诗1、北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3、唐·张说《钦州守岁》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关于春节的古诗1、文征明《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2、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3、查慎行《凤城新年词》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2.关于春节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4.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拓展资料: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3.涉及春节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如下:

1、《元日》

唐代: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2、《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3、《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4、《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6、《除夜雪》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4.关于春节的诗词多一点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5、《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8、《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说明]元日讲喝屠苏酒.这首诗告诉我们,酒是仙人的药方调制的,事前用红色囊袋装好,浸泡在井下.元日这天清晨倾于杯中,由年最少者先开口品尝,然后按年龄递增依次喝下去.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说明]这首诗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人们的迎春活动.从内容上看,人们主要是祭神,为的是盼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从气氛上看实在是娱人,表演者尽兴狂欢,观者也耳目一新,处处体现了生活的欢乐.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说明]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拜年》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迎春歌》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5.【关于春节的诗词、民俗、春联.注:诗和词各一首,民俗越多越好,春

春联倒是可以提供:1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2年年岁岁人欢喜,日日月月谷丰登. 3星移斗转历经多少坎坎坷坷,斗转星移迎来无限光光辉辉.4仙人西去报喜事,紫气东来好运增.5旧岁完结吉祥到,新春开始福运来.6前程四海阔,后运五福增.横批:万事如意、抬头见喜、旺气冲天、吉祥如意、紫气东来、财宝满盈、喜气盈门、快乐乐. 诗词也可以: 古诗:、《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或者是《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还有《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至于宋词: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或者是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肉团聚,是夕大雪)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还有一首:摸鱼儿(守岁)刘辰翁 是疑他、春来忽,是疑岁别人去.古今守岁无言说,长是酒阑情绪.堪恨处.曾亲见都人,户户银花树.星河未曙.听朝马笼街,火城簇仗,御笔已题露. 人间事,空忆桃符旧句.三茅钟自朝暮.严城夜禁故如鬼,况敢凭陵大F65E.冬冬鼓.但画角声残,已是新人故.休思前度.叹五十加三,明朝领取,闲看五星聚.。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