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析古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诚然,“沉舟”“病树”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的心中永远留住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法上纯属议论,对此古今评家均无异议。但诗人对历史故实的议论自有其特色,即用形象议论,而非为抽象评说,如此便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历史教训极具可视性可可感性,并能使读者深受其艺术力量的烘染,感到回味无穷。具体说,便是末句写得尤为匠心独运,作者以“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个生动场景告示读者,若东风不与周郎方便,那么将将会是吴败魏胜,而不是吴胜魏败的结局了。如此下笔,便叫形象性议论,便叫以点带面,以具体写抽象,这是文艺创作的一般性规律,大凡稍有文学修养的创作家和文论家都深谙于此。其次,本诗另一个重要手法便是角度新颖。大凡写咏史诗,特别是同古迹有关的,诗人往往从形胜古垒入手,咏叹物是人非一番,这样的模式沿袭已久,至刘禹锡可谓到达顶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唐˙孟郊˙婵娟篇: 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 元˙沉禧˙一枝花˙天生瑚琏套˙梁州曲: 腰肢袅娜,体态婵娟。 亦作 婵媛 。

2.美女、美人。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 或称为 婢娟 。

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唐˙刘长卿˙湘妃诗: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这词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到心胸开阔,乐观,旷达的情怀。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国难见臣忠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诗歌带评语大全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 月 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 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 「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 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说简单点就是依依不舍的心情 3.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 “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3.求一个古诗的评价

一、文言文阅读 《考试大纲》对以往连续沿用几年的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型进行了细微的调整,即第一卷的选择题减少了1小题,文言文翻译增加了1题,分值也增至8分。

这一调整体现了命题改革的方向,符合提高汉语学习水平的规律,也顺应了语文教育需求发展的潮流。从总体上来看,文言试题越来越强调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文章理解能力的考查。

在文言文复习备考中,要进一步注重夯实基础。这里所说的“夯实基础”是指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常规实词和虚词的过关,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词汇积累,要想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要根据新修订大纲及考纲所给出的范围,对教材中的文言实词、虚词所在的典型例句进行分类整理,对传统名篇进行反复诵读,乃至背诵,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和虚词,绝大多数是课文中所见过的,超出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范围的极少。因此加强对文言实虚词的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

文言文的解词释句以解通为原则,有些稍嫌陌生的词语要指导学生将其放入到具体的语境(即上下文)中,许多的词语题,结合上下文就可大致排除错误选项,若再结合识记的字词义项,找出正确答案就不应是件难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近年来一直采取比较的方式,并且用来和选文进行比较的多是出自课内的名篇,因此加强对课内诸如《劝学》、《过秦论》、《鸿门宴》、《师说》等讲读名篇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实词虚词题时,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联想自己知识储备中已有的成语或其它现代汉语语素,从中找出对准确答题有帮助的信息。此外,对需掌握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也应予以关注。

文言文的翻译本来对考生来说就是得分不易的题型,今年又增加了分值,最后一段时间的复习中当然应予以特别的关注,首先应强调培养“直译”的意识,其次要加强实战的训练,要坚决克服以“口译”代替“笔述”的做法,提倡“咀嚼”、“反刍”,反对“速成”、“立就”。需要提醒学生的是,虽然考纲中对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不做要求,但是若无此类常识,做好翻译题、鉴赏评析文章又从何谈起。

解答信息筛选,要点归纳,中心概括,作者观点分析、评价等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要从正确理解字词意义入手,由微观到宏观来理解文意,再重视根据整体文意来进行微观猜测,如此反复,进而达到对文意的准确理解。 二、古代诗歌鉴赏 人们普遍认为今年的诗歌鉴赏题的难度可能会稍有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答案的开放性也将有所加大。

高考命题时一般是选择诗句中一两个关键的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及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鉴赏。题目的设计一般开口较小,既能考查学生对诗文鉴赏感悟的能力,又便于控制评分。

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没有一定的常识,不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学生就很难找到登堂入室的门径,因而我们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诗词鉴赏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1)古典诗歌内容常见类别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特点。

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咏史诗的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羁旅诗的绵绵乡愁、抑郁不得志等等。(2)文化意象常识。

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一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不了解这些意象,对诗歌整个情感的把握就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或差失。例如:柳与送别,菊与高洁,月与相思,落叶与悲秋、失意,柳絮与愁绪、飘零,暮春与韵光已逝等等。

(3)古典诗歌语言特点:或清新、质朴,或绚丽、明快,或含蓄、热烈等等。(4)常见的表现手法:烘托、用典、虚实结合、运用辞格等等。

将上述这些基本的常识通过典型示例教给学生,虽然不能在大幅度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相信还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诗歌鉴赏题的选例可以从以下三个渠道来考虑。

一是课本及读本中的经典选文,对这些作品的分步熟读,咀嚼成诵,定能为课外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以自己熟悉的篇目为主来进行积累整理和分析鉴赏,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向课外拓展。

二是往年的高考试题,这类试题往往比较经典。对前些年的客观性试题可以做些改动,使之变为主观题。

三是适当从《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中挑选一些有关名家名篇的著名鉴赏性文章,让学生去品读,增加一些鉴赏的感性认识,学一学评论的写法,这样做也是很有益处的。 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读题干的习惯,命题者往往借助题干提出各种要求,但同时也可能在其中做出某些暗示,将许多重要的、对解答问题有帮助的信息隐含其中。

除此之外,在练习选文的类别上也应注重选材的多元,近十年来的高考试题往往都是选用了唐诗、宋诗词、元曲小令等作为该题的考查材料,但这“绝不是说鉴赏只能选诗、词、曲。我们认为,只要有合适的,篇幅短小的,浅显易懂的散文,也应该作为测试材料”。

三、名句名篇 强调三点: 1、注重一个“实”字,学生中“口会”而“手不会”的情况不在少数。另外,必背古诗文40篇应不折不扣完成,勿存在侥幸心理。

4.用诗词中国风评语学生,现代老师怎样评语学生

蔡晓菲

君晓韶光莫辜负,非要读尽天下书。

待到高考收获时,汝才能在丛中笑!

刘恒志

家有儿郎刘恒志,发奋图强学知识。

勿畏浮云遮望眼,苦练终有腾空时。

陈丽洁

丽质天生难自陈,品性高洁好学生。

学习管班均不易,愿汝事事都能成。

邢贞科

韶光易逝莫辜负,定要努力多读书。

自由娱乐诚可贵,为了未来皆可除。

刘斌斌

懂事彬彬又有礼,勤奋努力爱学习。

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木兰今有你。

李全

李全严肃又认真,自制能力很惊人。

自信坚定固然好,也要听听老师声。

杨心如

唯有少壮更努力,老大方能不悲泣。

找对方法努力拼,老师绝对相信你。

梁祺

梁家小女名为祺,爱笑嘴甜又有礼。

山重水复路虽远,柳暗花明等着你。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