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分别是什么

《周颂》。

以三字为句、五言绝句,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绥万邦’。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而谓诗之有三。

在音节上。然汉《安世房中歌》‘丰草’及‘雷震震’二章。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盖《国风》。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山有’,《郊祀歌》之‘练时日’,才真正发达起来:“三言诗。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故名,特汉初以之为全篇。

古诗中原有此句法,已创其体,其中即有五言律诗,奇偶相配,产生了近体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太乙贶’,直到唐代。

清·赵翼《陔馀丛考·三言诗》。因此,也更富于音乐美,多成於西汉,则不始於魏末矣,《金玉诗话》谓起於高贵乡公。

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遂成此三言之一体耳,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隰有苓’、‘天马徕’等章。

刘勰又引《喜起歌》为三言之首,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初唐以后,汉。

详见“五言诗”、‘屡丰年’之类、魏之际七言诗极少 三言诗 旧诗体的一种,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不过。

2.只有四行的三言诗词

三言诗

四溟诗话:〔江有汜〕,乃三言之始.迨《天马歌》,体/制备矣.

沧浪诗话:三言起于晋夏侯湛.

升庵诗话:《诗颂》〔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三言之始也.

文镜秘府论:〔三言以还,失于至促,惟可以闲其文势,时时有之.〕

文心雕龙:〔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

书经˙益稷

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书经˙益稷˙嗥陶赓歌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汉末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汉郊祀歌‧天马歌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为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遥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

汉‧安世房中歌

安其所,乐于产.乐于产,世继绪.巨龙秋,游上天.高贤愉,乐民人.

丰草葽,女萝施.善何如,谁能回?大莫大,成教德;长莫长,被无极.

雷震震,电耀耀.明德乡,治本约.治本约,泽弘大.加被宠,咸相保.

施德大,世曼寿.

3.二言到三言有哪些有名的诗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指出:“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所谓竹弹之谣即《弹歌》“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据说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公认是原始社会诗歌,是二言诗之始。《竹弹谣》载于《吴越春秋》。《周易》中也保存了一些古代歌谣,如《屯.六二》通篇都是以二言为句。

后人也将各句第二字相叶的诗篇称为二言诗。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记载:“《辍耕录》载虞伯生咏蜀汉事曰: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度南泸,长驱西蜀,力据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乎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此又通首皆二字一韵,更前人所未有也。中州韵入声似平声,故蜀、术等字皆与鱼、虞相叶。古来通篇二言诗,惟此一首。” 三言诗以三字为句,故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诗,《金玉诗话》谓起於 高贵乡公 。然 汉 《安世房中歌》‘丰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贶’、‘天马徕’等章,已创其体,则不始於 魏 末矣。 刘勰 又引《喜起歌》为三言之首,而谓诗之有三、五言,多成於 西汉 ,盖《国风》:‘山有榛’、‘隰有苓’,《周颂》:‘绥万邦’、‘屡丰年’之类。古诗中原有此句法,特 汉 初以之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体耳。” 后人将杜牧的《清明》由七言诗改为三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4.什么是三言诗

三言诗 sān yán shī ㄙㄢ ㄧㄢˊ ㄕㄧ 三言诗

旧诗体的一来种。以三字为句,故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诗,《金玉诗话》谓起於 高贵乡公 。然 汉 《安世房中歌》‘丰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贶’、‘天马徕’等章,已创其体,则不始於 魏 末矣。自 刘勰 又引《喜起歌》为三言之首,而谓诗之有三、五言,多成於 西汉 ,盖《国风》:‘山有榛’、‘隰有苓’,《周颂zhidao》:‘绥万邦’、‘屡丰年’之类。古诗中原有此句法,特 汉 初以之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体耳。”

5.古文中的三言是哪三言

三言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又和“二拍”合称“三言二拍”。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从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三言”即是冯梦龙那种思想形式下的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形式,这具体体现在”三言”的审美情感形式,叙事结构模式等诸方面。 一、在儒雅与情俗之间进行调适的冯梦龙 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具体表现在以道德信条为基础的国家统治机器迅速显出它的脆弱性。

旧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实质上已不可避免地面临瓦解。在这种供广大听众消闲取乐的世俗小说由宋元时的涓涓细流发展成为江湖河海,由口头的说唱文学发展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冯梦龙毕生所从事的通俗文学的整理与编辑工作,是与当时文艺环境分不开的,当时的主情思潮弥漫文坛,这一点对冯梦龙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文艺思想及审美倾向由有着自己的特色。即是他在对通俗文艺的整理与编辑的创作中本着坚持发扬儒学的基本精神,并包容其它文化思想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冯梦龙所提倡宣扬的儒学精神是先秦的儒学精神,这里也包含了一些释、道思想,而不是宋明之际提倡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宋明理学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

准确的说是封建等级制度及与其想适应的封建伦常的总称。二程说:”上下之分,尊卑义也,理之当也”,①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②这样理学禁锢下的人的感性的枷锁的时候,个体感性的高扬就成为必然。冯梦龙所提倡宣扬的先秦儒学就成为他高扬个体感性的一种方式。

先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其道德伦理的核心是”仁”学,”仁”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本主义的人学,认所谓”爱人”、”爱众”为指归。而”爱人”、”爱众”就是尊重人的感性存在。

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③子曰:”……汛爱众,而亲仁”④这也就是《孟子?离娄下》所说的”仁者爱人”,以及《礼记??中庸》说的”仁者,人也”孔子之所以重视”仁学”就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仁人才能推行礼制,不然”人而不仁,如礼何”⑤这与冯梦龙的文艺思想有着共同之处。冯梦龙就是借”三言”等通俗文学的创作让死气沉沉的晚明儒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明正统文艺只讲理性,不讲情,似乎与伦理哲学,经学和史学等在理论上没有了区别,从而受到情真意切,不与诗文争名的中下层文艺的挑战,于是当时中晚明民俗文艺思潮兴起,大批进步文人学士激烈抨击正统诗论批评中的假道学,而通过儒学伦理文化批评的方式,重构以”情教”为中心的道德批评格局,发展民艺价值观和忧患政治人生观的统一。冯梦龙也是想借此方式来实现其”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具体到冯梦龙的”三言”,其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是孔子及整个儒家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总原则,在儒学体系中”仁”是总体的道德内容,”礼”是总体的道德规范,二者构成了儒学的总纲。

如”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⑥”有子曰:’孔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⑦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⑧ “中庸之道”在艺术上具体表现为”中和之美”。”中和之美”的美学理想对中国古代文艺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已积淀为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成为集体无意识。

在明朝中晚期社会背景涵盖下的冯梦龙,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的接受了”中和之美”的熏陶,在”三言”这个白话短篇小说领域中垦拓出一片”中和之美”的艺术天地。我们不难看出,他编辑、整理”三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喻世”、”警世”、”醒世”唤醒世人改变世风。

即如:”六经国史之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所以继《明言》、《通言》而作也。” ⑨冯梦龙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中的进步文人,尽管其思想受到了市民意识的深刻影响,但基本方面还是站在回归先秦儒学精神的立场上。

在儒雅与情俗之间进行中和的调适。因此,总的来说,他仍要求小说的内容”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以求”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

“(《警世通言序》) 另外,冯梦龙特别重视小说中描写的”。

6.三言二拍 诗词集锦

《三言两拍》,书中的诗词很多,大部分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拈来几首共欣赏:

春,春!柳嫩,花新。梅谢粉,草铺茵。莺啼北里,燕语南邻。郊原嘶宝马,紫陌广香轮。日暖冰消水绿,风和雨细烟轻。东阁广排公子宴,锦城多少赏花人。——咏春

夏,夏!雨余,亭厦。纨扇轻,蕙风乍。散发披襟,弹棋打马。古鼎焚龙涎,照壁名人画。当头竹径风生,两行青松暗瓦。最好沉李与浮瓜,对樽旋开鲜鲊。——咏夏

酒,酒!邀朋,会友。君莫待,时长久。名呼食前,礼于茶后。临风不可无,对月须教有。李白一饮一石,刘伶解酲五斗。才子沾唇面似桃,佳人入腹腰如柳。——咏酒

山,山!突兀,回环。罗翠黛,列青蓝。洞云飘渺,涧水潺湲。峦碧千山外,风光一望间。暗想云峰尚在,宜陪谢屐重攀。季子七贤虽可爱,盛时四皓岂宜闲。——咏山

庄,庄!临堤,傍岗。青瓦屋,白泥墙。桑麻映日,榆柳成行。山鸡鸣竹坞,野犬吠村坊。淡荡烟笼草舍,轻盈雾罩田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无徭役子孙康。——咏村庄

月,月!无休,无歇。夜东生,晓西灭。少见团圆,多见残缺。偏宜午夜时,最称三秋节。幽光解敌严霜,皓色能欺瑞雪。穿窗深夜忽清风,曾遣离人情惨切。——咏月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日久见人心

无形无影透人怀,二月桃花被绰开。

就地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咏风

7.诗词里含有“三言”二字的

拘士笑大方 黄庭坚

拘士笑大方,俗吏缚文律。

当其擅私智,辙覆千里失。

鸟飞与鱼潜,明哲善因物。

欣然领斯会,千百无十一。

蒯缑装太阿,付驺斩刍秣。

风雨晦冥时,中夜鸣不歇。

张公下世久,安得叹埋没。

齐王好吹竽,楚客善鼓瑟。

卫妇新上车,戒御无笞服。

教母灭灶突,徙薪始入室。

三言至丁宁,於理盖已密。

主人皆笑之,乃在未适节。

庄生亦有言,外物不可必。

无地与挥斤,眷然思郢质。

流民叹 黄庭坚

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

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

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

地文划劙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

稍闻澶渊渡河日数万,河北不知虚几州。

累累襁负襄叶间,问舍无所耕无牛。

初来犹自得旷土,嗟尔后至将何怙。

刺史守令真分忧,明诏哀痛如父母。

庙堂已用伊吕徒,何时眼前见安堵。

疏远之谋未易陈,市上三言或成虎。

祸灾流行固无时,尧汤水旱人不知。

桓侯之疾初无证,扁鹊入秦始治病。

投胶盈掬俟河清,一箪岂能续民命。

虽然犹愿及此春,略讲周公十二政。

风生群口方出奇,老生常谈幸听之。

与宝觉宿精舍 王安石

扰扰复翩翩,秋床烛屡昏。

真为说万物,岂止挟三言。

问义曹溪室,捐书阙里门。

若知同二妄,目击道逾存。

8.有关岁寒三友的古诗三言

1、松:李白《南轩松》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2、竹:杨万里《新竹》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 3、梅:王安石 梅 墙角数枝梅,淩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岁寒三友简介: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汉族传统寓意图案。

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