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涯的意思

天涯可以指词语,还可以指词语古诗、网络社区、音乐专辑、杂志、三亚天涯、小说人物和歌曲等等。

基本解释: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天涯同是伤沦落,西望峨眉,长羡归飞鹤。–宋·苏轼《醉落拓》

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唐.李中《宫词二首》

2.天涯的意思是什么

天涯tiān yá

基本解释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详细解释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冰心 《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3.天涯是什么意思

天涯(tiānyá)

1、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古诗《天涯》

作者: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此诗冯《谱》编于大中九年(855),时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张《笺》编在大中五年(851),时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此诗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冯《注》引杨致轩语:”意极悲,语极艳。”屈复《玉溪生诗意》:”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言外只觉有一种深情。”此诗写天涯沦落,又值春残日暮,人有情而鸟无意,伤春伤时又自伤身世。”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句,比之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句,更为美艳而沉痛,激越而悲凉。张《笺》落实”最高花”乃指卢弘止,并以”日又斜”喻卢之亡故,似过于执着于本事。

3、中国著名的网络社区,同时在线人数为13万多。官方地址为:

4.一本文学期刊杂志。

4.天涯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吾家自胜国以来,谱牒散天涯。约略大支凡四,一北平,一夏邑,一鄢陵,睢阳又其一也。四支睢阳最盛。”

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宋 朱淑真 《寄情》诗:“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5.天涯在古诗中的天涯意象

天涯在古诗的意向是

1)空间距离,指很远的地方,这个地方离中央政权和自己的家乡都很远,是个荒凉偏僻的地方。

2)心里距离,指一个荒僻不如人意的地方,在这里远离家乡和朋友,没有任何亲情,远离中央政权,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情感孤单,政治失意。

3)政治距离,远离中央政权,被放逐被排挤。

4)真正的天涯,其实并不需要很远,只是因为政治原因诗人遭到政治排挤,被放逐他乡,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又远离亲人和朋友。在古代,通讯十分不发达。这种情况象征着诗人将无法得到有关国家和政治的情报信息,也无法联络亲人,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已经有了死的感觉。所以称之天涯,即代表已经做好了悬隔阴阳的准备。

6.天涯 李商隐 古诗赏析

时代的变迁予一个时代的诗人与诗歌大致雷同的震撼与影响,在一个渐趋变化的时代气质影响下,诗人们的感受与关怀,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悄悄发生改变。

唐朝盛衰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固然可以分为三个风气大为不同的阶段,而唐诗发展的历程也大致呈现相应的趋势变化:散发着自由奔放、刚健浩大青春活力的盛唐气象与盛唐气质;渐渐走向“内向”、面对现实另僻蹊径的中唐情;落日黄昏时哀婉衰飒的晚唐气氛。 而说到诗歌的晚唐气氛,则不能不提到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开创的唐代诗歌第三重境界。

一 从《天涯》看唐诗第三种境界的特点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伤春与时世、身世之伤相交织,愁牵恨萦却又不明一端,这是诗人潦倒天涯、艰难苦恨中难以驱遣的情怀,而重茧乱丝般的感触无从细细直陈,便只能以虚涵混括的意境来表达难以言尽的心绪,李商隐深曲绮丽而又感伤细腻的诗风在这首诗上达到一个极致,无怪乎冯浩笺引杨守智评:“意极悲,语极艳,不可多得。”而这一句,也恰恰点明了由李商隐开创的唐代诗歌的第三重境界的特点。

(一)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对内心体验的搜寻,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深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晦涩,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 无论是李白的豪情万千,还是杜甫的朴实无华,从整体而言,他们的诗歌都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广博的气势,叙述之内容可能有喜有悲,但在那喜那悲之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勃然生机。

但是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气氛则渐渐不同。如上面所提到的这首诗歌中,诗起首二句写春日良辰而人却置身天涯,置身天涯又逢日斜时分。

天涯沦落情已不堪,更何况沦落之人面对黯淡中的残阳。几经转折,个中气氛已经轰然纸上。

未写情,情已动。而到了后两句写到了莺啼之泪染湿最高花,更是令人感叹深情奇想之余不由得暗自唏嘘。

在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个镜头,远景处残阳渐斜,慢慢推近,镜头落在枝头的最高花,原本最为芳美的最高花,在这寂寞清冷的天涯自开自落,那树枝上的莺鸟不由得为之哭泣,泪水渐渐沾湿了凋零的花瓣,此情此景,岂不能叫人为之落泪? 细节的描写细腻至此,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泪水的触感和天涯的清冷。伤时迟暮与天涯飘零等等复杂难掩的苦楚,在这些细腻的情景描写中不言而明。

(二)随着诗歌奇巧的发展,语言由通俗平易变得越加雕琢,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致工细。 相较于初唐、盛唐和中唐努力追求的明白如话和词句原生态的清新,晚唐则在诗歌技巧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更多的关注。

在此诗中,有两处修辞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曲喻,其二是顶真。曲喻是修辞的一种手法,比直接比喻曲折。

两物相比,仅有一端相似即可作比,而之外的内容则全靠读者奇情幻想或引申开去,与双关有相通之处,都是用委婉含蓄的比喻烘托, 而意思却在言外,须多转个弯,方能理解。“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取莺啼的啼,有啼哭意,因此联想到莺也有泪,能湿到高花,着墨不多,而神韵悠远。曲喻有助于在有限篇幅中容纳更多内涵,诗意的奇曲深至与此不无关系。

而“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两句,“天涯”一词回环反复的使用,对诗意起到了回环推进的作用,增加了唱叹之意味。而“斜”、“啼”、“湿”,简练传神的三个字,却使得整个诗篇的情感缓缓流出。

在结构来说,正如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前两句描写的沦落人在天涯遭逢残阳摇曳的景致,而后两句忽而一转又写到了孤莺泪湿落花的场景。表面上看,诗人所写的是伤春的老主题,但将伤春植入天涯沦落的背景,蕴涵就深厚多了。

诗人通过摄取典型的自然情景,以特定镜头传达其伤时之感,迟暮之悲,沉沦漂泊之痛等等复杂难言的感慨。而这种感慨的传达,与这种结构的工细安排有很大的关系。

二 李商隐开创的唐诗第三重境界的成因 无论单究李商隐一个个体,或者是推究整个晚唐诗人群体,他们在诗歌风格的演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或者说促成他们的风格以如此的模式发展的原因,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建立在时代背景和时代背景作用下的个人经历——沉痛的历史和坎坷的人生。因而,在试图解读李商隐这种绮丽而又哀怨的诗风成因,这两个原因,也自然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沉痛的历史 文学史上所说的晚唐时期,一般指的是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的时间。经历极盛的繁华如梦,经历安史之乱的狼烟滚滚,一夕梦醒,整个时代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衰败,时代将一层失望和惆怅的阴影投射在文人的心中。

盛唐时候自由奔放的气息消弭了,元和时期满怀激烈的勇气也消失殆尽了,空余下来的,只有惆怅与浓重的无奈。哀婉和衰飒的气氛始终笼罩着这一个时段的诗歌,挥之不去。

(二)坎坷的人生 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可谓曲折迂回而忧多乐少,少年时期的寄人篱下与父亲早逝,而后在党派之争中四处碰壁从此政治上一路的穷困潦倒,在情感上经历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时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便渐渐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他偏爱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

7.天涯是什么意思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那?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他的人呢? 刀呢? 刀就在他手里。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 又仿佛是空。 空的? 空空蒙蒙,飘渺虚幻,仿佛根本不存在,又仿佛到处都在。 可是他的刀看来并不快。 是的! 不快的刀,怎么能无敌于天下? 因为他的刀已经超越了速度的极限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有去看。 所以他找不到? 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有一天会找到的! 一定会找到? 一定!

8.古诗(意思)

《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有写信\谈话

表示着急的:迫不及待、忙忙、急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

最后一个就不知道了,不好意思啊

9.天涯是什么意思呢

天涯tiān yá: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拼音:tiān yá

近义词:海角

反义词:咫尺

一、天涯释义:

1.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2.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多有提及

二、引证详解:

1.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2. 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3. 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4.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吾家自胜国以来,谱牒散天涯。约略大支凡四,一北平,一夏邑,一鄢陵,睢阳又其一也。四支睢阳最盛。”[1]

6. 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7. 宋 朱淑真 《寄情》诗:“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三、相关诗句:

8.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9.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1. 唐.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12. 唐·李商隐《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13. 宋·苏轼《醉落拓》;天涯同是伤沦落,西望峨眉,长羡归飞鹤。

14.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5. 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虽天涯契阔,(董其昌和袁可立)合并恒难。

16.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树下野狐《搜神记》。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