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和汉乐府诗的异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但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从先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歌唱的,它是贵族祭祀宴乐的产物.就其普遍的四言诗格式来看,它明显是为了适应编钟之类的打击乐器而编纂的. 然而如果单纯从内容上看,诗又显然是为了一个特定目的而作,国风是小雅中的一部分,是某种意义上的民歌,在它描绘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处的环境的复杂.但是这里所谓的民歌是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并非是普遍意义上的民间歌谣,它的创作群体是当时的文人雅士以及贵族知识分子,在描述的内容上除七月以外又很难看到反映民间疾苦的文字.因此从广义上说,这类作品可以归结到社会性的群众性的创作;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颂诗对于研究西周乃至商代历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在文学成就上它就远远不能与国风小雅媲美. 诗经中的作品大多是抒情诗,它不重视人物的塑造甚至忽视事件本身,它传达出来的是作者对于社会、感情的认识,或者只是一种文学性质的悲天悯人.在居于其中大部分的爱情诗里,我们看不到像同时期西方和印度诗歌中的长篇叙事,它只是为了歌颂爱情而歌颂,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情感表达.这对我们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之后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抒情诗一直是文学发展的主线. 从诗经的取材来看,它又具有显著的现实主义色彩.诗经几乎包含了当时所能囊括的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它对政治、社会的关注使其脱去神话传说的外衣,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一小部分人群对下层人民的文学性的关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使人们的视线从权利和斗争中稍微分散了一些.我们不能说诗经的主题内容是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暴政,但它却给了后代文人一个这样的传统,使我们的后世文学不至于过多的沉沦到美学的狭小范围内,从而对诗歌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个界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对于社会责任的多分强调,也阻碍了文学关于情感的自由表达,抑制了文学多样性的发展. 但是诗经的抒情又不像现代西方歌剧那样热情奔放,它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克制的.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它不是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喷涌而出一泄无余,而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也使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当我们现在读诗经,甚至已经想像不到它当初作为世俗歌曲的载体,而是一种单纯的文学形式.另外,尽管诗经的抒情一般比较平和,却依然是真挚而动人的,而且也并非没有明朗欢快、天趣盎然之作.后代儒家把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说成是因政治和道德目的而作的,并不能抹杀那些抒情之作——尤其是爱情诗对人们的感染力.因此,在封建专制时代,当文学道德化倾向、说教倾向变得过度严重时,诗人们也会打出诗经的权威旗号,要求给感情以应有的、至少是适度的承认.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而作为诗经的传承,汉乐府在继承它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又在多个方面对它进行改进发展. 汉代的主流文学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与诗经的相似之处都是作为民间的创作而存在,是非主流的文化.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有着更多的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在汉代文人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不涉及社会下层的生活,乐府诗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它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是非常直接甚至是赤裸裸的,《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篇目中描述的景象已经不能仅仅从抱怨上做出解释,它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控诉,更在《东门行》一诗中把这种控诉直接转化为反抗,这是在诗经中所看不到的.汉乐府民歌第一次把它具体而深入地反映出来,显示了中国文学一个极大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由于很多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民生疾苦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一种显著特色. 其次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却也使叙事诗在文学题材发面占据了一个位置.而且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大都是短篇,这一类作品,常常是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

2.比较分析诗经和汉乐府的爱情诗

汉乐府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成的。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刑役之苦,是汉乐府民歌的一个重要内容。《诗经》之中,已有反映战争和行役的诗篇。汉乐府对战争,行役题材的继承,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主要是因为汉武帝穷兵黩武,平民百姓受害深重,有些民歌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如《战城南》,呵呵,我不想打字了,网上应该有的,自己找来看看。

2.汉乐府中有反映婚恋生活和女性命运的诗,可与《诗经》中的婚恋诗对比。汉武帝尊崇儒术,使女性更压抑,你可以把卓文君的《白头吟》和班婕妤[这可是跟美女赵飞燕有关的噢,题外话,呵呵]的《怨歌行》找来看看,和《诗经.氓》中愤而决绝的女子相比,她们更隐忍。呵呵,我向来是懒人,就打这么多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汉乐府》和《诗经》的差别是什么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1.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但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从先秦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歌唱的,它是贵族祭祀宴乐的产物。

2.诗经中的作品大多是抒情诗,它不重视人物的塑造甚至忽视事件本身,它传达出来的是作者对于社会、感情的认识,或者只是一种文学性质的悲天悯人。

3.从诗经的取材来看,它又具有显著的现实主义色彩。诗经几乎包含了当时所能囊括的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4.汉代的主流文学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与诗经的相似之处都是作为民间的创作而存在,是非主流的文化。

5.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有着更多的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

4.汉代乐府诗有什么创新之处

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4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5.试比较《诗经》与《乐府》诗歌在思想内容及艺术上之异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春秋时的诗歌305首。《诗经》有六艺,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内容分类,“风”指国风,即各国民歌,是全书精华;“雅”是贵族文人的历史诗和讽喻诗;“颂”是祭祀歌曲。“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指铺陈、叙事;“比”指比喻;“兴”指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诗经》创作方法为现实主义。名篇有《关雎》、《氓》。

《乐府》分为汉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

汉乐府:西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负责采集、制作、整理乐曲和歌词,供宫廷演唱。他们大多反映民间疾苦,塑造了人物形象,有较完整的情节,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名篇有《十五从军征》、《长歌行》、《东门行》。

南朝乐府:多为情歌,含蓄委婉,缠绵细腻,如《西洲曲》。

北朝乐府:质朴刚健,爽直坦率,内容广泛,有战歌、情歌、牧歌,如《敕勒歌》、《木兰辞》等。

6.乐府与诗经的区别与联系表

汉乐府民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扬。

从思想内容上看,都反映了现实生活——劳动人民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遭遇,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婚姻,对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讽刺、揭露和批判,劳动人民对战争和徭役的不满。 从艺术特色上看,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独特的叙事性。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艺术上都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特质上,诗经的音乐性、散文性、韵律的自然性以及艺术手法的原始性在汉乐府中都得到了再现,

从表达形式上看,都具有灵活多变的特色。诗经虽以四言为主,仍然根据需要穿插二言、三言、五言等;而汉乐府更是突破了四言格式,长短不拘,以杂言为主,并逐步发展为五言,比四言更具有美感、内容更丰富。

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的是男女主人公大胆而自然的爱慕之情,没有什么礼教的约束,而汉乐府则因为汉代男尊女卑观念的确立表现出对女性的道德束缚;诗经中的爱情更浪漫美好,而汉乐府的爱情则是不如人意的现实。

总之,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优良传统、现实主义精神、抒发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伦理情感等内容,同时也突破了诗经民歌言志抒情的传统而走向社会批判的道路,人本思想尤其是家庭关系内容显著增强,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7.乐府与诗经的区别与联系表

汉乐府民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扬。

从思想内容上看,都反映了现实生活——劳动人民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遭遇,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婚姻,对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讽刺、揭露和批判,劳动人民对战争和徭役的不满。 从艺术特色上看,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独特的叙事性。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艺术上都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在特质上,诗经的音乐性、散文性、韵律的自然性以及艺术手法的原始性在汉乐府中都得到了再现, 从表达形式上看,都具有灵活多变的特色。诗经虽以四言为主,仍然根据需要穿插二言、三言、五言等;而汉乐府更是突破了四言格式,长短不拘,以杂言为主,并逐步发展为五言,比四言更具有美感、内容更丰富。

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的是男女主人公大胆而自然的爱慕之情,没有什么礼教的约束,而汉乐府则因为汉代男尊女卑观念的确立表现出对女性的道德束缚;诗经中的爱情更浪漫美好,而汉乐府的爱情则是不如人意的现实。 总之,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优良传统、现实主义精神、抒发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伦理情感等内容,同时也突破了诗经民歌言志抒情的传统而走向社会批判的道路,人本思想尤其是家庭关系内容显著增强,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