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枣字开头唐诗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

王建

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磨绝妙词。

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

题酸枣驿前碑

张祜

苍苔古涩自雕疏,谁道中郎笔力馀?

长爱当时遇王粲,每来碑下不关书。

题广昌馆【在随州枣阳县南】

韩愈

白水龙飞已几春,偶逢遗迹问耕人。

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南阳有近亲?

杏园中枣树

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已。

眼看欲合把,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内乡村路作 白居易

日下风高野路凉,缓驱疲马暗思乡。

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送春曲三首

刘禹锡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

风云日已改故,花叶自相催。

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

春已暮,冉冉如人老。

映叶见残花,连天是青草。

可怜桃与李,从此同桑枣。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

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楼主,行吗?不行去以下网站查吧!

2.春秋战国有没有枣,枣是什么时候有的

应该有了。

《广物博志》有记载:“周文王时,有弱枝枣甚美,禁止不令人取,置树苑中。”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游说六国时,对燕文侯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此所谓天府也。”

《诗经》已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载了。《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枣在中国北方的重要作用。《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

3.古代人把红枣称为什么

据史料记载,红枣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优特产树种。经考古学家 从新郑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红枣发酵酿造红枣酒,作为上乘贡品,宴请宾朋。红 枣的营养保健作用,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诗经》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了。《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枣在中国北方的重要作用。《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所以民间一直视枣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枣作为药用也很早,《神农本草经》即已收载,历代药籍均有记载,对其养生疗病的认识不断深化。至今,枣都被视为重要滋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有“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之说。

红枣,又名大枣。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红枣为温带作物,适应性强。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

4.《诗经.豳风.七月》全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5.关于枣的散文

枣香淡淡 分类:散文 我家老屋的北侧,有两棵枣树。

树干都有坛口那么粗,是爷爷幼年时栽下的。两棵树,一左一右,相距约5米,夏来枝繁叶茂,相触于云中,这一方天地,便成了浓荫的世界。

暑热的天,我家枣树下的一番情调,别处是找不到的。这里是左邻右舍孩子们的乐园。

他们在树下打扑克啦,下石子棋啦,似乎一切游戏在这里做起来才有意义,其实心都悬在树上呢。 这时候,枣还没熟透,但已渐渐地褪了青衣,着上红衫了,虽然那红只是浅浅的。

枣闪着诱人的光泽,如童话里的一颗颗星星。 奶奶不允许摘生枣吃,孩子们没办法,可怜兮兮地眨着小眼睛。

可是,天上的鸟儿却不听奶奶的话,他们也是调皮又贪嘴的孩子,在树顶上唧唧喳喳地闹着,闹着,便不时有枣离了枝间,欢快地蹦下来。地上的孩子就一窝蜂地去抢,那劲头跟故事中的抢绣球差不多。

“七月七,小红枣子甜似蜜”,在孩子们渴求的眼光里,枣终于熟了。我家这两棵树,一般的年成,能收一百多斤枣,奶奶让家人把它们盛在装稻子的筐里。

那些年,连口粮都很紧张,望着这些枣,家里人的喜悦写满了脸上,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里,奶奶已将枣分成若干等份,左邻右舍,家家都有,多半是我,乐巅巅地挨家挨户送过去。而家家也都乐陶陶地收下。

我家的枣,颇有“天下为公”的味道。 摘下来的鲜枣,洗净了,加点糖用瓦罐炖着吃,是乡下无上的奢品。

于是这一天傍晚,炊烟起时,家家都有一缕淡淡的枣香飘过来。 这些都是我幼时的事,随着过去的那些日子,苦苦的、甜甜的流逝了。

想想那时候,一个暑季,惟有我家的枣令孩子们牵肠挂肚,除此再也没有别的果了。不像如今,有多种水果可以品尝。

现如今,左邻右舍的孩子还去我家的枣树底下游戏吗?还把那一颗颗小小的心悬在树上吗?我不知道了。 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世上没有什么比枣更味美的果了,且不从中医上去讲它含有什么成分,滋补什么的吧。

枣还是一种吉祥、喜庆的果,在我国的民俗里,“枣”者“早”也,人家娶媳妇的时候,床上要放一把枣,这叫“早生贵子”。 前几天,在图书馆翻阅《安徽日报》,见到家乡去年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我在北方,便如吃了家乡的一颗枣,心里蜜甜蜜甜的。 愿家乡的日子“早早”红火起来。

枣乡谈枣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先生笔下所形容的单调。

然而,在中国大枣之乡行唐,你绝对不会产生如此单调的感觉。一踏进行唐,你便进入了枣树的世界。

从行唐县城出发,沿新阜公路一直向西北,不知不觉便进入了太行山区。成行连片的枣树,遮住了太行山的雄伟,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浩瀚无边的森海枣原。

每逢金秋时节,枣乡的山坳坡岭,路边村头,一株株、一片片的枣树,身披油绿碧叶,其间缀满了深红锃亮的大枣儿。近观枣树鲜亮浑圆的果实由绿转红,如翡翠似玛瑙,成串成簇,压得枣枝摇摇欲坠。

果红叶绿的枣行间,不时可看见一些男女枣农在欢快地劳作,歌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正所谓“遍地繁枝垂玛瑙,四乡宠韵唱清平”。 唐代诗人刘长卿诗云:“行过大山过小山,房上地下红一片”,清代无名氏的诗云:“春分一过是秋分,打枣声喧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房瘠晒红云”。

诗中所描写的就是枣乡秋季丰收的景象。那时,红枣的玛瑙红与碧绿的枝叶相映生辉,简直成了枣的海洋、枣的王国、枣的世界。

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枣,如玑似珠,更显得晶莹剔透。你会感觉到琳琅满目红枣的世界,这是一部活生生枣的栽培史、文化史、发展史,是一部溢彩流韵的枣的乐章。

红枣孕育着太行山风吹日晒的日子,枣的思想、枣的文化与当地的风物人情、民间乡俗水乳交融。枣文化作为文化现象,往往与枣树相伴而生。

这种衍生从不同层面、不同寓意、不同程度反映社会生活的人间万象。 早在《诗经》中就已有枣和棘(酸枣)之分的记载。

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古农书中,都把枣树列为果木之首。在几千年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枣树与枣乡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各种民间故事、佳话轶闻广为流传,较著名的有“许由植枣”、“何姑升仙”、“狄希酿造‘千日酒’”等。 传说隋大业初年(公元608年)有一苏姓女子才17岁,却得了一种怪病,面色苍白、浑身溃烂、干瘦如柴。

又逢大灾之年,家人多处求医,无法治愈。姑娘泪珠成行,几遇寻死,后来,她自己进入太行山中,见一株树上挂满了红色的果实,当时她又累又饿,摘下食之,食后便晕死过去。

三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貌美如花,变得比生前还水灵,浑身散发着阵阵香气。乡亲们见后,以为她已得道成仙,纷纷拜祭,后来听说姑娘是吃了一种野果后才出现的奇迹,于是乡亲们称红果为“圣果”。

故在当地,有“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木本粮食,百药之引”、“门前一棵枣,红颜不显老”、“要使皮肤好,粥里加红枣”等等这样的乡俗俚语。 枣乡人还把红枣作为美好甜蜜的象征。

对此,杨平同志在《枣乡漫话》一书中做了详尽的记载:“在枣乡,青年男女……。

6.文史类大神,有没有知道古代描写吃红枣好的句子

有的。

1、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久服轻身延年。

2、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等多种维生素。鲜红枣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柑橘高7-10倍,为苹果的75倍。红枣中还含有益于健康的化学成分如谷氨本酸、赖氨酸、精氨酸等14种氨基酸,苹果酸、酒后酸等6种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及磷、钾、镁、钙、铁等36种微量元素。

大枣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心肌的营养状况,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活动。大枣中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如山楂酸,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加人的耐力。此外,大枣还具有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损害的功能。

大枣可鲜食,亦可加工成干品,并可制成蜜枣、熏枣、醉枣、枣酒、枣泥、枣脯、罐头、原汁饮料等,还可以用来加工制成糕点。常吃红枣能够防衰老、延年益寿。

扩展资料:

枣果实营养十分丰富,是历来称颂的大众滋补食品,并且素有“木本粮食”之称。枣果鲜食风味极佳,含糖量在19—44%之间。

干制的红枣含糖量高达50—87%,每100克果肉发热量为309千卡,与大米,精白面粉相近,故有“木本粮食”之称。

果实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钙、磷、铁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接近成熟的鲜枣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含量极为丰富,一般每100g中含436.4—808.8mg,相当于苹果的100倍,柑桔的15—20倍,比号称维生素C王的中华猕猴桃含量高3—4倍。

它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重要种类。我国民间流传的“天天吃仨枣,一辈子不见老”和“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的谚语充分说明了红枣的营养价值。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红枣

7.世界最早种枣树的国家是哪个

世界最早种枣树的国家

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发现枣的遗物,距今 已约8000年。古文献《夏小正》、《周礼》、《诗经》亦有记 载。《诗经?豳风》:“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说明约2500年前 的周代,“剥枣”、“获稻”,已是当时重要的农事活动。考古工 作者还发现,湖北随县曾侯墓,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都有年前的枣梭^后逐渐传至苏联、朝鲜、泰国、阿富汗、伊 朗、欧洲等地。这些表明我国种植枣树的历史远比外国早,至少 3000年以上,是世界最早种枣树的国家。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