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哉.诗经》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我从网上的视频上记录下来的,但总感觉不是全文,貌似视频也有删节

《美哉 诗经》

有一种美 无需修饰 那是从心里流出来的长歌

河畔滩头 关关雎鸠的鸣唱声里,我们听见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箴言

山野林地 坎坎伐檀声里,我们看见一群袒露的脊背上,迸发出的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亿兮的悲愤

旌旗呼啸处,我们听见了出征将士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的怒吼

无论放浪还是婉约

无论高歌引吭还是踱步吟哦

听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 真切 活脱 透明

纯粹得就像远古的天空 无邪得就像源头的活水

这 就是诗经

有一种美不会凋谢

那是盛开在一个民族血脉上的鲜花

三千多年前,在一个古老的国度里 那些没有留下姓氏的先民

将生活 爱情 劳动揉进琴瑟 让散布在山间田野里的飞歌流韵 漫延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歌的长河

这 就是诗经

历史的风吹落了无数的皇冠 催散了无尽的繁华

却吹不断那一串串带响的竹简 以及竹简上留下无数指纹的风景

三千年涛声云灭 不变的 还是那跳动着生命活力的人性之美

逃之夭夭 灼灼其华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谷则异室 死则同穴

这无以伦比的东方之美啊

美的河流 美的田野 美的天空 美的云彩

更有美的人 美的情操 美的节奏 美的律动

在人类所有关于美的描绘中 诗经是最美的容貌

来吧,让我们沿着诗三百的诗行

去踏青 去漂流 去追寻 去拾起封尘记忆中永远的歌

哦 美哉 诗经

2.诗经的作者是谁

诗经没有唯一的作者,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个作者群。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麻烦采纳谢谢

3.《诗经》的作者是谁啊

编纂者 但是,究竟由谁将这些诗歌编纂成书的呢?迄今仍存在种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孔子删诗。把《诗经》的编纂之功归之于孔子一人。

这种说法起源于汉代。《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翻武雅颂之音。”

《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

都认为是由孔子选定《诗经》篇目的。 但是,持异议者提出一些反驳的理由:一,《史记》言孔子删诗,在自卫国返回鲁国之后,时年近七十。

在此之前,孔子均称《诗三百》,可见在孔子中青年时期,《诗经》已为三百篇。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乐工们先奏十五国风,再奏小雅、大雅,最后奏颂,次序和内容基本上与今本《诗经》相同,其时孔子虚龄只有八岁,可见当时《诗经》已定型。

三,周代各诸侯国之间邦交往来,常常赋《诗》言志。如《左传·定公四年》载,吴攻楚,楚败几亡,楚将申包胥到秦国朝廷请求援兵,痛哭七日七夜,秦哀公深为感动,赋《诗经·无衣》,表示决心相救,恢复楚国。

如果当时《诗经》没有统一的篇目,赋《诗》言志就无法进行。那么,究竟由谁来编纂《诗经》的呢? 一说王者采诗。

《诗经》中诗歌的创作时间,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秦穆公时,绵延五个世纪。创作的地点,几乎包括了整个黄河流域,加上长江、汉水一带,纵横上千里。

怎样把众多的诗歌集中起来呢?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王者采诗”的说法。《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之月(阴历正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

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迪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都说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诂》)。

一说周朝太师编定。今人朱自清认为,《诗经》的编审权很可能在周王朝的太师之手。

他在《经典常谈》中指出,春秋时各国都养了一班乐工,像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老板叫太师。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

太师们不但要搜集本国乐歌,还要搜集别国乐歌。除了这种搜集来的歌谣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

又有讽诗、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附带乐谱、唱词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

各国的乐工和太师们是搜集-整理《诗经》的功臣,但是要取得编纂整体的统一,就非周王朝的太师莫属。《国语·鲁语下》有“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的记载,正考父是宋国的大夫,献《商颂》于周王朝的太师。

今本《诗经》的《商颂》只有五篇,很可能是太师在十二篇基础上删定的。由此看来,《诗经》应当是周王朝的太师编定的。

4.诗经子衿的作者是

诗经子衿的作者佚名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白话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之作,其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千古名句。

5.《美丽诗经》中,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陈风月出》

不回答前面的了哈..

《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对赋比兴,我比较认可的是朱熹的《诗集传》中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我认为《陈风.月初》用的是赋的表现手法,各句均以叹词“兮”结尾,所谓一唱三叹,与这无边的月色相映的是“佼人”无尽的相思,语气一韵到底,让我们彷佛还能感受到当时静谧的月光与“佼人”的徘徊

好了,就这样吧,错了,错了我就,我就。。.我闪!

6.诗经关雎的作者是谁

《关雎》的作者不详,是先秦周代无名氏。

出自:《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原文: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

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赏析: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

《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

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

《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

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

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

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

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7.【求教:《诗经》的篇目中,署名的作者有哪些

《诗经》中的署名作者

《诗三百》,其《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至于诗的作者,每首诗前的《诗序》也有指明的,但是大都并不可靠。《诗经》作品中真正有作者署名的,只有五篇,作者四人。

1、《小雅??节南山》,作者:家父。其诗末章有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詾。式讹尔心,以畜万邦。”此诗是大夫家父刺幽王任用师尹,听政不平之作。《公羊传》何休注:家,采地。父,字也。天子中大夫氏采,故称字,不称伯仲也。

2、《小雅??巷伯》,作者:孟子。其诗末章有云:“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作者姓名是孟子,担任宫内的巷伯。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明为奄官巷伯伤谗而遭宫刑,悔恨之作。奄官,即寺人。班固《汉书》曾把司马迁比作“《小雅》巷伯之伦”。

3、《大雅??崧高》,作者:吉甫。其诗末章有云:“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尹是官名。宣王之舅申伯出封于谢,而尹吉甫作诗以送之,虽美申伯,多述王命。

4、《大雅??烝民》,作者:吉甫。其诗末章有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宣王命仲山甫筑城于齐,仲山甫远行深思,尹吉甫作诗送行,安慰他的心。

5、《鲁颂??閟宫》,作者:奚斯。其诗末章有云:“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奚斯,即鲁大夫公子鱼。此是颂美僖公保卫疆土、修建寝庙之诗,也是《诗经》中的最长诗篇,其格宏壮,其词瑰玮,其色苍古,其思沉密。诗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之句,后人因刻石“岩岩”于泰山云。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