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哪几种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1)例: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答案示例:颈联中“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作者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2、间接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1)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答案示例: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扩展资料: 古诗抒情方法细分: 1、借景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古抒情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抒情手法 。

2.诗歌的抒情方法都有哪些

抒情手法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2、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融情于景”,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

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

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 (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4、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

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 (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5、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

3.诗歌有几种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关汉卿的《[双调]•沈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古典诗词中写送别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再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再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

4.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哪几种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1)例: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答案示例:颈联中“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作者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2、间接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1)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答案示例: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扩展资料:

古诗抒情方法细分:

1、借景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古抒情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抒情手法

5.古诗鉴赏中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都有什么求答案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方法点拨: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 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 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 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 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 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古诗鉴赏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 双关,顶真,设问,反问, 双关,顶真,设问,反问,互文 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技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 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用典抒情, 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 渲染, 渲染,烘托 行文结构:欲扬先抑,卒章显志, 行文结构:欲扬先抑,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画龙 点睛,过渡,铺垫,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质朴,绮丽, 语言特色:清新淡雅,质朴,绮丽, 隽永,简练,含蓄蕴藉,浅近明快, 隽永,简练,含蓄蕴藉,浅近明快, 晦涩 刻画人物特点:粗笔勾勒,白描, 刻画人物特点:粗笔勾勒,白描,浓 墨重彩,体物入微 墨重彩, 写了怎样的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体现的画面 写了怎样的景:以上+评价点评 怎样写景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怎样由景及情:什么景+写景手法+景怎样+怎样的情 形象:相关语句+概括形象特征+结合主旨指出作用效果 炼字:看法+该字在诗句中含义+该字描述景象+营造出的意境或表达情感 诗眼:表达主旨上起的作用+诗围绕字写的内容+在结构上的作用 语言风格: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体现特色+情感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现的内容+选用的原因+情感 诗句意义:诗句表面意思+深层含义描写作用 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答题方式,老师阅卷都是看得分点给分,按步骤答。

6.诗歌艺术手法有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 (四)、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7.诗有哪几种抒情方法

一)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

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叙事抒情。

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

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

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

8.诗歌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亲爱的楼主,很高兴为你解答,以下为我的答案

1、烘托、衬托

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衬托是两方面的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

2、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3、渲染

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4、虚实结合

此外还有白描、细节、以小见大、以少总多、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观察角度变化等描写手法。

具体请见

/blog/static/437477952011111481356852/

望采纳,O(∩_∩)O~

9.一般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根据作者抒情时所借用的对象,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三大类。

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扩展资料: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托物言志 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借史抒情 如张可久的《[中吕] 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