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蒹葭的作者是谁,是那个朝代的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辨义冲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和方玉润的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及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

2.《蒹葭》的作者.年代.注释

原文 先秦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秦风.蒹葭》汉注唐疏 《蒹葭》小序(诗小序,皆子夏所作)诗经·国风·秦风 注释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为《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160篇,多为各地民歌;“雅”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dà)夫所作,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矛盾、意识形态和风俗习尚,不少民间创作还揭露了统治阶级层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含蓄.《诗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朱熹《诗集传》卷六).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芦,芦苇. ②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③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④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凝结成. ⑤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意中人. ⑥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方,边. ⑦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之:追寻他.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⑧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⑨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⑩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⑾晞(xī):晒干. ⑿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⒀跻(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⒁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⒂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⒃涘(sì):水边. ⒄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⒅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3.蒹葭的作者简介

《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作者:佚名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蒹葭》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萋萋 一作:凄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4.【关雎和蒹葭的作者写这两篇诗歌的目的是什么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无具体作者。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